意思是日头到位置了,随着一声悠长的、此起彼伏的高喝,献俘仪式正式开始。
引礼官引导文武百官东西序立,并引导进献露布官员手捧捷报放置于大案之上,退回就位。
之后作为代表的将校押着着胡氏党羽及安南军高级俘虏七十三人来到午门前,并在西边的武官班次后站好。
随后朱元璋和皇后马秀英、太子朱标一起上肩与,来到奉天门南面的午门,到城楼上坐到准备好的座位上,而在他们登上城楼的过程中,是一直有礼乐的,直到皇帝坐下,礼乐才停了下来,将校鸣鞭静场,全场肃穆。
“进”赞礼官扯着嗓子用一种朱雄英不太能理解的腔调喊着。
专门负责进献露布的官员面向午门皇帝等人的方向行四拜礼,两个负责搬案几的官员把案放到了午门正中间的道上,然后就是宣展官与展示官前往案前取露布,并跪宣露布,宣读完毕后放置于案。
随后才是献俘。
朱雄英和朱高煦等人,带领着人群一起往前,而之所以说是“带领”,是因为他们就是献俘将校里的一组,两人身材都很高大,形象也很符合军人气质,本来就适合献俘,再加上身份的原因,两人这时候就押着一个安南军的俘虏,也就是范巨论,往前走着。
负责献俘的将校押着俘虏到达了具体位置之后,就没什么事情了,俘虏们这时候大多数都是比较平静的。因为献俘跟出征祭旗不一样,他们这些人大概率是马上就要被名义上释放了的,用来昭示大明的恩德与仁慈,不是说念完了圣旨就要人头落地,因此都很配合,谁都不想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当然,也有一定概率,皇帝来一句“合赴市曹行刑”。
不过朱元璋今天心情显然不错,并不打算把他们都宰了。
过不了多久,午门城楼上就传来了圣旨。
“有制:所获俘囚,咸赦其罪。”
范巨论这个时候因为没有朱雄英和朱高煦的搀扶而突然卸去了全身的力气,仿佛一根紧绷的弦突然断开,整个人瘫软在地,范巨论的身体颤抖着,双手撑在地上,试图支撑起自己沉重的身躯,然而由于他紧绷的神经在这一刻终于放松下来所以根本起不来,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也涌上心头。原本紧张得几乎要窒息的胸膛,此刻仿佛被一阵清风拂过,瞬间变得舒畅起来。
很多的俘虏,都是跟他一样的状态。
毕竟“生死之间有大恐怖”,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
不过这些人虽然被赦免了罪责,但在大明的处境,也不见得会有多好,反正以前的风光日子肯定没有了,接下来有一些专业能力的会被安排到合适的位置干活,从最底层干起,而没能力的,那就基本上管两年然后自生自灭了。
又过了一会儿,俘虏不管有没有力气,都得起来谢恩了,没力气的俘虏,就由后面的明军将校扶着跪拜谢恩,而这次,很多俘虏的心里,确实充满了对大明皇帝的感激和敬畏,这些人痛哭流涕,叩头谢恩,恍如隔世。
朱元璋和马皇后、朱标等人,在午门的上面看着,一时之间也有些感慨,这些将士们为了大明的上国天威,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不过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释放俘虏以后,就是贺词环节了。
御史引导文武百官入班,面北而向立,而后曹国公李文忠,亲自前往御道中央跪拜并致献俘大典贺词。
“。大明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虽远必诛!
兹用布告天下,昭示四夷,明予非得已之心,识予不可为之意,毋越厥志而干显罚,各守分义以享太平。”
朱元璋听着李文忠念着的贺词,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虽然他看不见底下那些藩属国的使者是个什么表情,但是并不需要拿望远镜去刻意看都知道,这一次的胜利不仅仅是对安南的一次震慑,更是对周边藩属国的一次警告,一次非常有效的警告。
大明的威严和实力,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行礼!”
文武百官向皇帝行五拜三叩头礼,平身后乐止。
随着“礼毕”的声音落下,午门之下,礼乐再次响起,但这次的声音更加欢快,仿佛要将整个京城都带入到这场欢庆之中。
随后,庆功宴会正式开始。
皇宫内,美酒佳肴已经备好,皇帝亲自出席,与有功将士们共同庆祝胜利,宴会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不断。
而在午门之外,百姓们也没有闲着,他们早就自地组织起来,在市井间欢庆。
而对于大明来说,这场献俘仪式不仅仅是对外的一次震慑,更是对内的一次凝聚。
让远在京城的百姓,感受到了明军大胜带来的荣耀,正所谓人心如水,当势头凝聚起来的时候,其实很多之前存在阻碍的事情,就都好办了。
而这场征安南之战打完,也同样意味着,大明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有了一个相当安稳且和平的展环境,至少没有任何国家,再敢来招惹大明了,大明的南疆地区,也算是迎来了稳定时期。
同时,这场献俘仪式,也会随着各国使者的返程,传到那些“乱臣贼子”的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