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重生高平陵之变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名过其实如游光般的李丰父子(第1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名过其实如游光般的李丰父子(第1页)

时间就在朝臣们的争议声中一点一滴的流逝,空气中的温度越来越高,黄皓也早已很有眼色的让几个黄门费力的搬来了几个盛满冰块的大冰鉴,让陛下、朝臣们抵御暑气,助长朝臣们争夺利益的气焰、仿佛是用冰块来火上浇油,

而城外的成都平原上却是另一番的忙碌景象,农夫在田地里用铁镰收割着金黄的麦,今年的麦成熟的有些晚了,也有挥汗如雨为水稻除草的,

在茂密的桑园,一群婀娜多姿、身着长裙、梳着长辫的少女和挽着高髻的妇女,忙着采摘桑叶,然后放在身旁挂于树上的竹筐中,然后一筐筐送往温暖的蚕室中,去喂饱那些努力工作吐丝的蚕,就这样重复着,不顾气的炎热,好在在树荫下还凉快些,

在这些农业中,种桑养蚕是大汉的主页,也是先丞相定下的国策,蚕丛是远古蜀地的第一位蜀王,相传是教民桑蚕的始祖,发祥之地就在成都平原一带。自蚕丛之后,成都地区的桑蚕、丝绸业迅速发展并传播下。

在这一时期,成都平原的桑蚕生产展现新的盛况,这当然与诸葛亮的努力分不开。

诸葛亮为支持桑蚕生产,以身作则,在自己家园内种桑八百株,这在历史上已成佳话,刚来蜀地的司马懿也不能免俗、也在成都平原上盘下了不少桑园,这其中部分动因是为了维持家饶生计,但也不难看出诸葛亮为实现他劝民桑蚕的国策而甘为农夫的民本思想和实干精神。

更为可贵的是,诸葛亮不仅以自身的表率作用鼓励成都平原的农民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还将其推到了大汉治下更远的地方去。

由于桑蚕业的发展为丝绸业提供了不竭的资源,蜀地的丝绸生产得到空前发展,特别是成都周边地区的郡县,蚕丛故里,都发展成有名的丝绸之乡。

诸葛亮为了满足国计民生和军事的需要,将蜀锦业作为战时经济的支撑,明确指出:“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惟仰锦耳。”

他对重要的织锦场地增派官员进行管理。

特别在成都锦江边的大型织锦工场设置了官方管理机构,“锦官城”之大名由此传播下,可以现在全下都在追捧蜀锦,而今日的大汉君臣便主要靠这些来养活、支撑。

();()  司马懿心道这陛下、费祎玩平衡之术到是玩得溜啊,让哪方都有点好处,如此便没人会来掀桌,毕竟大家都在大汉这张桌上吃饭,而且人人都有饭吃,不过若是有朝一日这个平衡被打破了,让谁没饭吃,那可就热闹了。

“臣司马懿领诏谢恩,臣能为大汉出力已经很好了,至于能不能做骠骑将军,臣倒不是很在意。”司马懿起身弯腰作揖拜谢道,

“卿好好为大汉干事,朕相信骠骑将军也是唾手可得的!”刘禅满意的道,

“臣领诏,下朝后便领兵去替陛下灭了那张现!”邓芝热情高涨的道,显然是费祎安排给他的差事很满意,

今日蜀汉的朝议到此便议得差不多了,刘禅点点头,黄皓会意开始朗声做此次朝会的总结报告,

“今议者六十人,其五十八人言当徙,两人以为不宜。宜让卫将军姜维征西平。”

“今议者六十人,其五十五人言当徙,五人以为不宜。宜让太傅司马懿任前将军、录尚书事。”

“今议者六十人,其五十九人言当徙,一人以为不宜。宜让车骑将军讨伐涪陵郡逆贼张现。”

“陛下诏,今日朝会已毕,诸卿回去各司其职罢!”

曹魏这边的朝议却是没有多大波澜,毕竟现在朝中局势已经被曹爽稳定了下来,又大战初歇,今日所议之事便只是些农桑政务之事,

不过却有一人引起了众饶注意,那便是李安国来上朝了,这可是件稀奇的事,李丰的儿子李韬在早年间便被选为先帝的驸马,此李丰不是彼李丰,而是在这个时候有两个同名同姓之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