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山东之地,承平日久。
士大夫结成朋党,彼此吹嘘,你是王佐,我是奇才,实则徒有其表。。。。。。”
一时间说的荀彧都有些挂不住。
不过天子和司徒卢植都在,韦端又是议郎,议论时事本就是他的权力。
所以,荀彧始终默不作声。
这时戏志才忽然开口道“然而先贤有言,不患寡而患不均。
正如议郎所言,三辅地少而人多,豪族遍地。
而周遭胡羌混杂,时有叛乱,须靠山东膏腴之地供养。
如此,天下人皆可言轻山东而重三辅,唯独三辅俊杰不可言也!”
闻言,周围人等一愣,刘辩倒是笑了起来。
韦端认为天下方略的重心是三辅。
建议刘辩,虽然雒阳才是都城,但一定要重视三辅,三辅稳定,才是雒阳安定的根基。
三辅秦地,四周都是山,易于防守。
又有黄河环绕,土地肥沃,作为根基,进可以随时攻打山东之地。
退,把守住关口,也可以保有起家的根本。
而且三辅之地因为距离天子太近,以前迁过来的豪族世家太多。
所以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
又因为周围少数民族多,所以又大都懂勇武。
如此一来,三辅人才太多,各大世家豪族继续保持地位,就必须起用族中真正有能力的俊杰。
话说到这里还没有什么。
韦端有这种想法也正常。
毕竟贯穿东汉的一项讨论,就是要不要放弃凉州。
凉州如果放弃,那么三辅之地就会变成边疆,成为抵抗胡羌的前线。
没人愿意在自己家里打架,毕竟砸坏的家具,烧毁的田园,都是自家的。
所以,无论是凉州人还是三辅人,都强烈反对“放弃凉州”的声音。
司空崔烈也曾认为凉州叛乱不止,天天平叛,花的钱何止亿万,提议不如放弃了。
当时的崔烈,担任的是司徒的职务。
结果被当时的议郎凉州人傅燮,当朝痛骂“将司徒斩,天下才会安定!”
后来傅燮战死,他的儿子傅干,如今在秘书监担任秘书郎。
。。。。。。
韦端的话说到这里也正常,结果话口一转,开始抨击山东(太行山以东,代之中原地带)的世家大族。
说中原的士大夫们,好日子过的太多了。
于是就拉帮结派,相互吹嘘,你说他是王佐,他说你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