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唐我娶了 > 第18章 李世民的用意(第2页)

第18章 李世民的用意(第2页)

长孙皇后愣了一下,随即眼眶泛红,不敢相信的看着李世民。

“朕何曾妄言过?”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坐下后,把今日房俊进宫的事,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房俊这小子点醒了朕,那东突厥求亲为的无非是从我大唐拿走些好处。。。既然如此,朕给他便是!何苦还要让长乐因此事而受苦终生?”

最主要的是,房俊给李世民找到了一个更好,更为冠冕堂皇,且不会给后人留下话柄,也不会让后人诟病的理由。

钱,是借给东突厥的,是他这个大唐天子,不忍东突厥之人受冻饿之苦,而伸出的援手!

长孙皇后擦拭着眼角的泪痕,说道,“今日长乐抱小十七回来的时候,妾现她眼眶微红,隐有泪痕。。。后来让人询问了随行的宫女,才知道了尚食局之事。”

打从东突厥求亲以来,长乐就如同货物一样,在朝堂上被朝臣所谈论,谈论如何将她远嫁东突厥,如何用她换取大唐的和平。

而房俊,是第一个站出来为长乐说话的人,甚至是不惜得罪那些朝臣。

房俊的话,道出了长乐的悲苦,也触动了长乐的心弦,所以长乐才会落泪。

“长乐的性子陛下知道,那孩子孝顺,又懂事,自从东突厥使臣提出求亲,长乐每次来立政殿,都是满脸带笑,从不给妾身询问之机,也从没在妾的身前提过此事,妾身知道,她是不想妾和陛下为难。。。”

若是换了其他公主,估计早就已经把后宫给闹翻天了。

远的不说,就说当年李渊初定天下之时,突厥挥兵犯唐,李渊为了稳定大唐,无奈之下,黎阳公主与突厥和亲,才平息了一场大战。

远嫁突厥后,黎阳公主至今渺无音讯,十多年过去了,大唐连一封黎阳公主的家书都不曾收到过。

长乐是长孙皇后和李世民最贴心的女儿,也是李世民最省心的女儿。

越是听话懂事的孩子,这种时候,也越是让父母心疼。

作为长乐的生母,长孙皇后怎么可能忍心看着自己的闺女也远嫁东突厥,去过那牧马放羊的日子?

可大唐是个什么情况,长孙皇后心里比谁都清楚。

此时大唐的国力,根本就没有能力支撑大唐与东突厥一战。

没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此事竟然有了转机!

“陛下,房俊今日之功,怎能只授予一个九品的文散官?加之又是梁国公之子,不如借此机会,下嫁一位公主到房家,以表天恩!”

下嫁公主的事儿,其实李世民早就跟长孙皇后商量过了,俩人也大致的拟出来了一个名单。

好比房玄龄,程咬金,杜如晦,李绩等等。

这些人除了都是大唐的忠臣外,同时也是李世民的心腹之臣,而且多是李世民未登基时,就跟随在李世民身侧的。

现如今,这些人多数都有国公的爵位,而且是世袭罔替的那种。

但能继承爵位的,只有家中的长子。

李世民虽贵为帝王,但当年打下江山的时候,李渊曾许诺,大唐的江山,将与氏族共享,所以才得到了众多氏族的拥护。

朝堂上的那些官员,有八成以上的人,出至世家望族。

未成执掌天下之时,还不觉得什么,可真坐上了那个位置之后,李世民才明白这盘根错节的名门望族有多可怕,哪怕是李世民,在朝堂之上都多被掣肘。

可想打压取缔这些名门望族,又谈何容易?

而借着选取驸马的机会,为自己招揽人才,笼络功臣,也是李世民的政治手段之一!

李世民笑了笑,“观音婢放心,这小子必定是咱李家的驸马。。。但朕得看看这小子是自己有本事,还是借了他爹的本事!”

其实不仅是李世民,今天所有见过房俊的人,心中都有一个猜想,那就是,房俊上早朝,都是房玄龄一手安排的。

所以,最后李世民连细盐的提炼方法都没去询问,直接把这件事扔给了房俊去做。

一来,李世民想看看房俊是否有真才实学,二来,李世民也不希望细盐提炼的事儿还有其他人知晓。

“朕得看看他能否把细盐之事办好,看看他是否是个可堪大用之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