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那谁……”
这边,卫明诚和谢茉已和邢主任说明情况,要脱离队伍了。
***
卫明诚自己开军用吉普来的。
这时代拖拉机都难得,这类小型汽车许多人见都没见过,更别说乘坐了。计划经济时代,小汽车属于配车,是极少数人才能解除到的“高端”物件。
公社领导干事们常到县委,倒是见过,只袁峰和邢主任因公乘坐过。知青们多来自大城市,但出身平常,也是见过没坐过。
谢茉瞧见有几人明显意动,只是碍于脸面和领导当场没把请求说出口,谢茉微微一笑,贴心地主动提议:“车后面座位空着也是空着,坐满这油钱才花得值。”
这年代人面皮普遍更薄,要是她直不楞登说一句“想座就来座”,保准没人迈腿,可能还会得罪某些敏感爱钻牛角的人,这样找一个合理的借口,甚至“有利”于自家的借口,表现得像请他们帮忙一样效果最好,你递个台阶,人家心里没包袱,笑哈哈说笑几句,然后对方欣然接受提议。
虽然双方对实情皆心知肚明,但有这个台阶,彼此日后才好无障碍相处。
这是奶奶传授给谢茉的世事学问,她牢牢记住了,并多次实践验证,事实证明果如此。
这一次也不例外,听她这么一说,表情立马舒展开了。
谢茉多事安排,笑眯眯等他们商量出结果。
风丝儿依旧轻柔,谢茉将覆在眼睫上的发丝拨到耳后,和卫明诚对眼一笑,以口型对他说:“辛苦
啦。”
卫明诚忍不住勾唇。
满座,吉普启动。
挥手作别前,邢主任再提一遍约酒这事:“待我和李源沟通好时间就让小谢给你递话,可千万来。”
卫明诚含笑郑重道:“您放心,必到。”
一路雀跃笑说,其他人镇中心下车,卫明诚把谢茉送回家后,又去还车,披着一身细尘回到家,就见谢茉已搭建好“舞台”——饭桌被拾掇干净,上头铺垫着报纸。
“我再去找找块大小合适的布,不然报纸会滑动错位。”谢茉匆匆和卫明诚打过招呼,便一头扎进西间翻检杂物堆。
卫明诚换完衣服,洗干净手脸,再回屋,“舞台”已铺上蓝土布,谢茉赤脚站上头。
头顶的灯泡开着。
谢茉清透如水的眉眼沐浴在光里熠熠生辉。
“卫明诚同志,您的专属报幕演出即将开始,准备好了吗?”
卫明诚低笑一声,颔首。
谢茉说了声“开始”,面上的戏谑之色刹那间被她敛回眼瞳中。
煞有介事地以拳抵唇充当话筒,以经典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歌”开头,谢茉复刻了一遍当时报幕的第一幕,词语略有出入,但大意不改,最主要的神态和语气几近一模一样。
一面儿说词,谢茉一面儿再一次遗憾手里没相机。
相机作为这年代的稀罕物件,一台五六百块,还要工业券和介绍信,钱和票倒可以攒攒,但新闻口或电影厂的介绍信不好弄,倒不是真弄不来,但太麻烦太打眼,而且交卷和后续的洗照片都挺费钱的。
算了。
谢茉专心投入到报幕工作中,接连又报了两条。
“……来自纺织厂的女同志们,要把最美的颂歌献给亲爱的祖国……”
“……风雨同舟……我们紧紧团结在一起,踏过艰难险阻,攀登一座座高山……”
谢茉越说越觉得这场景和小时候扮家家似的,笑音渐渐淹没声线,她情不自禁笑出声,身形微微抖。
这会儿子仿佛找回了些童年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