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非是公司充值的足够多,不会主动给你爆出来罢了。
就算被拍到了,不想承认就双方一起辟个谣。
别问,问就是好朋友聚会。
互联网哪里来的记忆。
但要是跟圈外人瞎玩,或者用什么手段欺骗别人,那你最好能跟人把事情谈妥,不然直接在微博晒晒聊天记录什么的,好点是退圈滚蛋,不好的话说不定就跟未来的克里斯一样直接吃上公家饭。
“我明白的,如果有情况我会第一时间说的。”
明白其中厉害关系的李少珩直接一口应了下来。
陈康微微撇头看了一眼李少珩满意的点了点头:“少珩,你对跨界发展有什么看法。”
作为一个合格的经纪人,他总是要清楚自己手下的艺人自己期望的发展方向。
“陈叔,不用担心,只要有好的机会,我不介意自己赚的多一点。”
现在很多歌手选择跨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唱片行业的没落。
唱片行业会落寞又与时代的进步脱不开关系,在千禧年那会电视是大部分家庭唯一的电子娱乐工具,至于电脑这种东西普通家庭是想都别想,实在是太贵了。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随身听配上一个磁带或者CD你就是整条街最靓的崽。
从2003年以后MP3和MP4的相继普及第一次唱响的唱片行业的悲歌,如今随着电子产品以及互联网的发展,大家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再过两年等钭音出来问世以后,音乐的附属属性也会越发明显起来。
以前歌手靠出唱片赚钱,宣传靠电台和一系列的访谈节目,但电台和访谈节目在网络时代到来之后已经彻底没落,现在就连出租车都很少放电台节目。
如今歌手们就是靠数字专辑、演唱会和代言赚钱,而这几样都需要大量的粉丝支撑。
问题在于国内不像南韩和霓虹,有着各种各样的舞台,在宣传方面只能依靠综艺这一个项目,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歌手挤破头想上音综的原因。
这种情况下歌手最好的选择就是跨界发展,有条件的进入影视圈,没条件的也要想办法去综艺刷脸保持自己的热度,唱而优则演这个定律在2008年以后已经是业内共识了。
但即便是这样,有些综艺还不是你想上就上的。
一个简单的例子:去年华语乐坛的唯一“真神”火星少年,为了上一个花少还专门跑去调整了一下自己的脸。
现在你要是还和十几年前一样埋头写歌发专辑,你就等着被时代埋没吧,毕竟过几年之后连孙燕兹和周董都被称为冷门歌手了。
或许都不用时代埋没你,公司只要觉得你不赚钱,你就直接被放弃了,资本就是这么无情。
过个几年,已经在娱乐圈查无此人了,有一天up主总结热歌的时候,大抵会感慨一句:这人歌红人不红。
不出意外网上很快就会出现乐铧“三顾清华”,不惜代价签约自己这位“天才唱作型歌手”的通稿。
听到李少珩的回答,陈康暗暗松了口气,他还真怕李少珩跟海蝶那个许崧似的,蒙头躲在录音棚里搞创作,毕竟你的歌再好,没人认识你,你也只能明珠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