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玩意从1993年开始研制,到2011年时才只有不到5万名士兵装备了作战终端,指挥终端的数量更是不超过一千套,其中大部分都被部署在美国本土和欧洲军事基地,哪怕在中东,也只有少数几个作战旅搭载了这套系统。
();() 而现在,在印尼,在鸟不拉屎的克鲁诺,他居然看到了这种级别的装备!
难怪这一仗打得那么难合着人家是真的开挂了!
跟相对来说知名度比较高的数据链系统一样,地面勇士系统同样是一套高度集成的微电子、数据化系统,系统设备包括无线电、GPS、单兵PDA、摄像头等等设备,在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之后,系统涵盖的设备甚至扩展到了瞄具、枪械、防弹衣上。
整套系统一旦启动,步兵就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作战单元,而是整个C4ISR作战网络的一环。
通过战区局域网,指挥官可以非常轻松地获取第一手的战场情报,了解各个士兵所处的位置、面对的敌人数量、战斗态势、甚至是伤亡情况和杀伤效率信息。
夸张点说,站在这套系统后面的指挥官,他们的指挥方式几乎已经完全脱离了传统技术,而变得如同“即时战略游戏”一样轻松写意。
怪不得在高空气球被打掉之后自己明显能感觉到对方的水平下降了不止一个档次,合着那玩意儿承担的不仅仅是通信干扰和监视的作用,而是地面勇士系统的信息转发中枢!
看着眼前的设备,陈沉也是忍不住感慨。
为了干掉自己,他们真的是下了血本了。
要是这套系统也能被缴获的话。那真的是赚大发了。
但很可惜,所有设备都已经被彻彻底底地物理摧毁,而在这套系统从C4I网络脱离之后,其储存的一切数据也必然会被远程销毁。
看到了也只是看到了而已,真的用不上。
陈沉叹了口气,转而开始寻找其他有用的设备,不过看了一圈,这支队伍的装备先进性主要还是集中在电子战领域,从他们身上扒下来的PDA完全用不上,枪也只是普普通通的HK416和M4,大概唯一的收获,就是更先进的夜视仪了。
没有型号,没有标识,但陈沉一眼就看出来,这应该是ENVG-B的某种前置型号。
原因很简单,这玩意儿有热融合模式
简单描述的话,这玩意儿就是针对传统夜视仪的缺点来设计的。
微光夜视仪可以让士兵获取较好的景深视野,方便对非红外目标的观察,适合用于夜晚赶路,但不利于识别敌人;热成像能非常快速地标记和识别目标,但完全没有景深,开着热成像赶路的话,没经过特殊训练的人两步就晕了。
而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老美做出了一个尝试:
他们在传统的微光夜视的基础上叠加了热成像仪,形成了特殊的热融合成像画面。
它兼具了景深和目标识别的功能,说白了就是一句话:
“红外轮廓叠加在微光画面之上”。
或者更直观一点,这玩意儿能把人体描出来。
陈沉把夜视仪戴头上感受了一番,随后满意地点了点头。
其实,这玩意儿的成像效果是非常一般的。
毕竟这是一项几年前的技术了,此时正好发展到不上不下的尴尬阶段,比常用的四目夜视仪好一些,但完全达不到后世ENVG-B的标准。
但是,它有一项四目夜视仪绝对无法提供的特殊优势,那就是。
它能提供无与伦比的穿烟视野。
对习惯在烟雾中作战的东风兵团来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神器!
还得是老美啊,知道我们缺什么,赶紧就给送来了。
想到这里,陈沉开口说道:
“所有装备全部带走,电脑和显示器不要动,留在这里让警方处理。”
“这里东西不多,想办法去摸摸尸体。”
“明白!”
所有人立刻回答,几分钟后,民宅里的东西几乎完全被搬空,皮卡的后斗则装得满满的。
陈沉跟古纳万打了个招呼,告诉他不要去动里面的设备,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后者点头示意自己清楚,随后,陈沉开着车扬长而去。
他们重新回到了悬崖之上,而此时,平川已经完成了所有的伤员救治工作。
在现代化工具的加成之下,他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正常情况下需要多人才能完成的工作,伤员的情况非常稳定,而从他的报告来看,预后也基本良好。
();() “。鲍启的手问题很严重,骨头太碎了,我这里没有断臂再植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