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二年十一月,在郭子仪的统筹下,唐军第一次展开了对叛军的围剿。
这场围剿的战略是河北防线的完善,以及辽东战略的延伸。
为什么这么说?
河北战线的完善和增兵辽东,让史思明无法全力南下,史思明只能将南下的战略改成北取妫州,吞并奚族和契丹人,再走云中,打朔方。
这个战略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叛军从进攻方转变成进攻和防守方。
以前南下的时候,史思明并不担心幽州被偷袭。
因为史思明面临的唐军,仅仅在河北,他只需要集中兵力打河北就可以了。
但现在,他要一边打妫州,一边围困柳城,一边还要提防河北唐军打幽州。
当然,强大的战力是可以弥补战略布局的缺失的。
例如史思明一边打妫州,一边围困柳城,却并不担心河北唐军北上打幽州。
因为叛军的战力的确足够硬。
可问题是,这一次五阮关被郭子仪攻破,河北三路唐军都可以北上,从不同方向挺进幽州。
如果加上郭子仪的这一路,那就是四路。
而最关键的还不是四路围殴幽州,毕竟幽州三路不怕,也不在乎多一路。
这一次最关键的是郭子仪攻破了五阮关,打通了云中到幽州的通道。
这意味着,朔方兵力可以源源不断进入河北。
你可以说河北的唐军不是老边军,战力不如幽州大唐边军。
但你不能说朔方边军不是老边军,战力不如幽州边军。
朔方军镇的设立,是为了对付当年的后突厥。
正史上,李亨与李隆基分道扬镳后,李亨去的灵武,就是朔方军的指挥中心。
当郭子仪的主力入关后,就意味着史思明想要拿云中、取朔方的战略已经不可能再实现。
并且被唐军给反杀了。
幽州此时的夺权行为,并没有意识到五阮关被破后的严重性。
十一月十九日,郭子仪部抵达易县,易县不战而降。
这个时候,幽州也开始调兵遣将了。
对于郭子仪高调抵达易县,幽州方面连夜商议给李怀仙调度了三万精锐,在幽州留了两万精锐。
这个决定是周贽多次争取定下来的。
幽州一共有五万精锐,围攻柳城的史朝义手里还有三万精锐,但这一次幽州面临的敌人不仅仅是从易州过来的。
瀛州还驻扎了一万叛军,这是为了防止沧州唐军。
檀州和蓟州一共还驻守了八千叛军,这是常规性地方驻军。
到了十一月二十日,幽州方面大量情报人员已经确认了常山唐军的异动。
李光弼不加掩饰地在常山的冰天雪地中,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调兵。
无论是周贽还是高尚,或者李怀仙,他们一致推断李光弼会攻打莫州,切断瀛州和幽州的联络。
事实上,李光弼的确就是打莫州。
十一月二十一日,李光弼的三千骑兵先行,穿越风雪,快挺进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