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回家过年 电影 > 第74章 一个通报宕渠喜下双黄蛋两行热泪母亲偶见幺儿子(第2页)

第74章 一个通报宕渠喜下双黄蛋两行热泪母亲偶见幺儿子(第2页)

县上的排名并没有影响新初母亲家里的收成,相反地,她家的庄稼疯长,秧苗开始蓬行,而早熟糯玉米也早早地成熟了。这天本来是冷场,河西乡是147赶场的,但河东乡每逢369也当场了。河东乡场,不过就是乡政府门前的一块空坝子。后来,乡政府到河东小学的公路两边的农田里,逐渐修起了楼房,公路便成了街道,这为河东乡建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初母亲一大早就摘了一大背篼糯玉米,玉米皮剔了三匹,留了三匹,蓄着红耷毛,说是这样有卖相。事实上果然如此,她背一背篼糯玉米,老幺王道庆挑一挑嫩南瓜,到了河东乡场上,王道庆那杆烟还没有燃到过滤嘴,新初母亲的糯玉米就被人抢光了。南瓜是家家都种得有,买的人不多,卖的人满街都是,直到中午放学时都还剩两根,软搭搭地躺在竹筐里。

王道庆说:“这两根都不卖了,拿回去喂猪,一头挑一根,好走路。”

新初母亲说:“到晌午了,老幺,回去还有几十分钟的路,‘人是铁,饭是钢’,干脆去馆子里吃碗面再回去。”

其实,这些年来,新初母亲一个人赶场的时候,她是不会下馆子的。这完全是看到老幺,跟着自己一路跑上跑下的,实在是辛苦。

王道庆只听大嫂的,他狠狠地吸了一口烟,那烟火就烧到了手指头,他顺手就丢了烟锅巴,说:“吃了回去也要得,免得回去煮。”

面馆还是三叉路口那个面馆,虽然有些挡路,但也当道,生意一直都还不错。王道顺进了店,一屁股就坐下来,又开始点烟抽。新初母亲径直走到巴台说:“老弟,煮两碗面。”

那店老板是认得新初母亲的,油光光的脸堆满了笑容,他大声道:“嫂子来赶场的?面要肉丝不?”

新初母亲见店老板都问到了,老幺一路的,也不好推得,就说:“那就来点嘛!”

“就碗面?要不要来点别的,这儿刚好还剩两个油果子,要不弄个活汤泡着吃了?我家的油果子好吃得很!”

新初母亲知道那油果子好吃,她自己舍不得吃,但给新初买过,新初也给母亲喂过一块,香。

新初母亲点了面,就转过身来,在老幺对面坐下,刚喘了口气,就看到一十二三岁的学生娃走了进来,进屋就喊:“叔叔,还有没得油果子给我来两个?”

店老板就在灶台前答道:“没得了哦,娃儿,剩下两个,刚被人买走了。”

那学生娃就说:“那还是给我煮碗肉丝面,今天没带现钱,还是赊起哟,等我老汉来挡账。”

店老板就朗声回道:“好咧!”

新初母亲下意识地抬起了头,眼睛就盯着那学生娃儿不转。

那学生娃感觉自己好像偷了别人的东西被现了一样,想了想也没有偷过哪家的东西啊,又昂起头来,也不时偷偷地观察新初母亲,他心里在想:这个人是谁?她盯着我看什么?她认识我吗?

新初母亲压低了嗓门,说:“哎,老幺,你看看,你看看,对面那个娃儿像不像一个人?”

王道庆吸了一口烟,眼睛穿过刚吐出的烟雾,看了那学生娃一眼说:“像哪个人?”

新初母亲说:“你莫忙抽你那烟,你睁大眼睛好看看,像哪个?你看像不像你家老大?”

王道庆就把烟放在了桌子下面,仔细看了看,说:“你莫说,有点像!”

新初母亲的心就开始颤动,喃喃说道:“这哪里是像,就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老幺,你叫看他的名字,他答应不?”

王道庆就问:“他叫什么名字?”

新初母亲有些着急地说道:“新运,新运,你这么快就忘了?”

新初母亲当时生下了那个小儿子时,年龄已进了四十,在农村来说算是不小了,大家开玩笑说她生了个老幺儿。新初虽然高中还没有毕业,但也代表了当时家里最高文化水平,新运这个名字,就是他给弟弟的。新字是他们王家的排行,加上一个运字,是要表达弟弟在那样艰难、那样特殊的情况下,还能来到这个人世间,确实是太幸运了,他也希望弟弟一生都幸福,都好运。

王道庆就大声喊了一声:“新运!”

新初母亲的眼睛直夺夺地盯着那学生娃,那学生娃抬起头来,就向窗外望了一眼,外面并没有人回应,他又把目光投向了王道庆,也不过就停留了一秒,就低下头来。

新初母亲有些失望,看来,这个学生娃并不叫新运。她还是有些不甘心,心想那小家伙应该跟这孩子差不多一样大小了,如果书读得小的话,应该上初一了,说不定这学生娃也上初一呢!

新初母亲慢慢走过去问道:“娃儿,你是不是姓李?”

学生娃答道:“嗯!你怎么晓得的?你是哪一个哟?”

新初母亲眼睛里又冒出了光来,急切地问道:“你爸爸是不是李木匠?”

没等那学生娃回话,店老板就大声答道:“是的,嫂子,这娃儿就是李木匠的幺儿。李木匠会做生意得很,除了木匠活儿,也做小菜生意,我店里的菜,都是他老汉儿送呢。这娃儿,他老汉儿对他好着呢,有钱无钱随时都可以来我店里吃东西,你老汉儿过段时间就来挡一次账。”

店老板还在滔滔不绝地说,新初母亲眼泪就“唰、唰、唰”流了下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