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医汉霍善 > 第 101 章(第2页)

第 101 章(第2页)

想到大宋,苏轼脸上的笑容又渐渐消失了。

自从朝中两派相互倾轧,换得最快的就是御史台。言官们已经沦为执政宰辅的打手,宰辅想攻击谁他们就攻击谁,与其说是督查百官与皇室的,倒不如说是给上头当走狗的。

连言官都失了风骨,大宋三十年后遭遇的那场厄难似乎不是什么稀奇事。

苏轼心情微微沉郁。

他颇为无奈地请刘彻他们见谅,表示自己刚割完痔实在没办法起身见礼。

刘彻不是在乎这些小节的人,要不怎么能整天穿上便服在外溜达。

他坐到一旁继续追问苏轼和霍善刚才聊的话题。

什么钢来钢去的。

霍善上次见到桑弘羊后就听他太子叔说盐铁之事现在都是官营的,苏轼提到的这个灌钢法最终还是得拿给朝廷。

炼钢,老热了,不如直接拿给刘彻让他安排人手去研究,不用他师父受苦受累!

霍善麻溜把苏轼写出来的《灌钢法》拿给刘彻看。

刘彻一眼看去,只觉苏轼这字写得真不错,字体是他从前所不曾见过的,偏偏他又能看得懂。

等刘彻的关注点从书法上挪开,才注意到开头处写着“灌钢法”三个字。

刘彻精神一震,细细地往下读了起来。

读完以后他没说什么,而是把它拿给旁边的赵禹看。

赵禹管的是少府,许多官营手工业都归他管理,盐铁之事虽被刘彻单独安排人处理,赵禹却依然是专业对口的人才。

他同样是小吏出身,拥有丰富的实干经验,细读之后便觉可以一试。

这种炼钢之法简单易行,真要有效的话大汉可以拥有更精良的武器与农具!

便是没成功

,损失也不会很大。

赵禹朝刘彻点点头。

刘彻见状才对苏轼说道:“先生大才,竟连炼钢之法都有如此独到的见解。”

苏轼很沉得住气,镇定自若地回道:“祖上传下的前人之法,算不得苏某之才,聊当诊费而已。”

秦汉魏晋南北朝和后头的隋唐不都是他们的老祖宗,说这是祖上传下来的技术,一点毛病都没有。

苏轼以前好歹是当过京官的人,面圣的次数不算少,在刘彻面前也丝毫不露怯。

只不过他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诊费”,把少府赵禹都给整不会了。

甚至怀疑这全新的炼钢法是不是苏轼瞎掰的。

刘彻倒是觉得苏轼此人言谈很是不凡,愉快地与苏轼交谈起来。

等得知苏轼是见需要两头牛来抬的铁犁实在笨重,才想到换上钢刃熟铁来制犁,刘彻赞道:“先生如此心系民生,可见是有大抱负的,何不前往长安上书公车署。想来以当今陛下雄才大略,必然会重用先生。”

苏轼:?

从未见过如此不要脸之人。

有你这么夸自己雄才大略的吗?

卫青他们是怎么做到听到这种话时神色没有丝毫变化的?

难道是……习惯了?

汉武帝,恐怖如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