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在亮剑发展工业区最新章节 > 第297章 华夏远征军再进印度(第1页)

第297章 华夏远征军再进印度(第1页)

时间到了1945年8月,英属印度战事糜烂。十多个组织全都学会了游击战术,这种化整为零的战法,英国驻印度总督已经无力回天。

英国大使找到国军代表:“作为同盟军的一员,华夏已经休养生息了一段时间。然而同为同盟国的一员,英属印度的情况,仅仅依靠印度本地军队已经无法平叛。华夏远征军在印度生活和训练过,而且华夏远征军目前在缅甸没有什么事情。所以我相信华夏愿意出兵,帮助同盟国中的英国共渡难关。”

国军代表没有一下答应,也没有立刻拒绝,而是说:“作为同盟国中的一员,我个人认为国军是应该出兵的。但是作为外交人员,我个人还无法影响军事行动。所以我会将问题反映给李大统领。”

“李大统领原则上已经同意了,但是华夏远征军隶属于国军,需要总司令做主。”英国大使说到这里停顿的一下:“我们英国还是希望国军总司令可以大局为重,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战事绝对不能再恶化下去。一旦轴心国消化掉现在的地盘,同盟国就无力回天。”

“看来英国大使你是做过功课的,你的话我一定带到。”国军代表说到这,同样话锋一转:“但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国军目前军费开支困难。总不能让国军的兄弟,饿着肚子支援印度作战吧。”

“这样,我做主,帮助国军改造一座现代化的钢铁厂。不敢保证产能有多少,但是足够国军生产火炮。”英国大使显然是有备而来:“并且英国支援国军一条5。5英寸14o毫米榴弹炮的生产线,我保证每一个月有5门的产量。”

5。5英寸14o毫米榴弹炮

“我认为,一个月要1o门的产量才能说服总司令。”

“国军代表,一个月5门可不少,这一年就有6o门的产量。”英国代表开始介绍起来这门炮的参数:“5。5英寸14o毫米榴弹炮,英国的主力榴弹炮,口径:14o毫米,初:51o米秒,最大射程:米,重:585o公斤,身管长:4175毫米,方向射界:3o度,高低射界:负5度至正45度。这可是世界顶尖的火炮了,产量自然十分困难。”

“但是,八路军的152毫米榴弹炮似乎要强于它。威力比不过152毫米榴弹炮,灵活还比不过122毫米榴弹炮。所以产量如果太低,作用不大。”

“国军代表你赢了,还请你给国军总司令带一句话。这不仅关系到印度和英国的存亡,还关系到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的胜负。”

总司令在军事委员会会见了自己打的一批心腹爱将:“诸位同仁,英国开出价码。一条5。5英寸14o毫米榴弹炮全套生产线,从炼钢到组装,月产1o门,包括配套技术。”

下面听了总司令的话都炸锅了,这不就是年产12o门14o毫米榴弹炮的级兵工厂吗?按照八路军的配置,都能武装两个重炮团。下面都没有听要求,就开始要分配产能了。

“安静!”国军总司令面对这个场面,不得不阻止争吵:“英国是有条件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时候有免费的午餐?”

“请问总司令,英国人有什么要求?”国军军政部长还算理智,没有因为重炮生产线而迷失。

总司令目光扫视一遍安静下来的将领:“大家都知道,印度目前叛乱四起。英国要求远征军进入印度平叛。”

国军作战部长立刻听到机会:“总司令,这是一个机会。如今华夏在同盟国中越来越重要了,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咱们第一次华夏远征军撤出印度是因为英国势大,咱们力弱。时移世易,咱们国军也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咱们这次完全可以在印度给咱们自己化一块地盘。”

“华夏远征军有这个实力吗?”国军参谋总长还有一些不自信。

国军总司令说:“这点可以放心,滇军就是华夏远征军的后盾。同为华夏军人,同属国军战斗序列,就要为华夏的利益而战。”

“没错!”军政部长说:“大不了咱们在印度的利益可以分一部分给滇军。开疆扩土,不世之功。如果国军可以靠自己为华夏带来利益,那八路军就不能违背民意,动内战。”

军政部长说完这句话,所有人都知道了,为什么总司令这么积极的出兵印度。是啊!眼看着八路军和国军的军力差距越来越大。一旦华夏内战,国军一边机会可就不大。

参谋总长明白,华夏远征军是一定要出动的,于是说:“咱们要和英国约定,华夏远征军要集中在一起,由远征军独立指挥作战。这样是防止远征军被分割,虽然远征军有3o万人,但是要平铺的整个印度就没多少了。”

“既然大家的意见已经同意,那就这样定了。”总司令拍板做了在最后的决定:“参谋总长的想法很好,这样,接下来由你去见英国大使。就说国军同意出兵,你全权代表国军,商讨作战方案。”

华夏远征军在缅甸的总部,司令长官、副司令长官、总参某长、集团军司令、副司令、军长、师长等实权高层来了3o多位。身为司令长官,自然第一个言:“诸位,要说远征军,可不止咱们一系。还有驻印远征军,由于这是一直和同盟国混编的,军官体系中有很多同盟国军人。所以他们只能用来和小鬼子作战,咱们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进入印度平叛。但是平叛后的地方都不平静,所以咱们还要维持占领区治安,你们明白吗?”

有一个原来东北军的师长说:“司令长官,我听着有点迷糊。我就想知道,是不是咱们占领的地盘,就是咱们华夏的了,咱们这算不算开疆扩土?”

副司令长官赶紧打圆场:“这可不能乱说,咱们是帮助盟友平叛,英国没有能力治理,咱们帮帮忙。咱们可不是侵略者,你要时刻记住,你也是同盟国的一员。咱们这也是为了同盟国的长治久安。”

总参谋长说:“这是一个机会,谁家有亲戚想要建功立业,都可以过来。先在部队挂文职,然后就是让他们组建政府,主政一方。只有一个要求,能管理地方不出乱子,然后能把税收上来。”

总参谋长一席话,下面立刻有人开始报名。舍不得自己兄弟,还舍不得自己的小舅子?尤其国军官员都有好几个姨太太,谁还没有点远房亲戚。来这最起码也能当一个镇长这样的官员,博一个出身总比在家瞎混好。

总司令长官看见大家这么踊跃,用手指敲敲桌子,说了一句:“先安静一下,看来大家都已经统一认识了。我说一下,咱们三天后出兵,你们可以让家人先到这里集合。他们也要培训一下语言文化,否则一问三不知,还沟通不了,如何管理地方?

另一个就是平叛时最好以谈判为主,就是战斗也不要屠杀平民。我可提醒诸位,这是军法,军法无情。我们要的是长治久安,不是一时的掠夺。小鬼子那一套在华夏已经证实了,屠杀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所以这时就考验管理能力了,能者上、庸者下这是准则。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叫一些混吃等死的后辈,否则可能在这都活不过三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