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科举养家日常召徕晋江 > 第224页(第1页)

第224页(第1页)

辛起平时寡言,瞧着木讷老实,但心眼子一点儿都不少,比十七和辛家其他人精多了。

果然三日后,辛起汇报道:“大人,小的和莫护卫这几日走访,发现覃州辖下的大半村落并未种稻,反而栽养桑树。以致交不出税收,最后卖田卖地,甚至自卖为奴的也大有人在。”

莫十七也道:“听说之前衙役收税时候,很多地主故意在村落附近侯着,低价收购田地。”

辛起望了杜长兰一眼,又垂下头去,不发一言,仿佛一个木头人。

养蚕人·二

杜长兰将手边一项文书给他们瞧,莫十七接过,最右上醒目记着四个大字:劝课农桑。

这要从覃州西南方鸯城说起,鸯城之蚕,以色好,茧大而匀,天下闻名。

然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则为枳。

养蚕亦是。

若此项政令因上任知州远离百姓,不接俗务而弄出的糊涂政,还能辩解一二。但上任知州在任两年半,这项政令持续两年半,便知其心之毒了。

内厅寂静,仅有莫十七压抑的怒声喘息。

辛起神色不变,仿佛对此司空见惯。

杜长兰瞥了辛起一眼,又垂下眼,无规律的点着公案,脑中思索上任知州之死。

杜长兰原是没想太多,他也以为上任知州病逝任上是意外,他当着魏厨子面那些掷地有声之词,不过是作恐吓用。

没想到却是有可能误打误撞了。

杜长兰指尖顿住,眉宇如山峰渐拢,凝成厚重威严。

若上任知州果真死于谋杀,这覃州恐怕要变天了。

“大人。”莫十七抬眸唤他,神色愤愤,对恶人生起杀欲,又忆起近日所见,对本地百姓十分怜悯:“大人,恳请大人更改此项政令。”

辛起眸如死水,毫无波澜。纵使杜大人贵为知州,可一干属官不从,杜大人也只是光杆将军罢了。

杜长兰应了一声。

辛起认为杜长兰是在随意敷衍,没想到莫十七是真的信了,真是天真到愚蠢。辛起心中嗤笑。

午后杜长兰再次下发杂务,惹得府内书吏敢怒不敢言,而后杜长兰又遣衙役顶着烈日出府巡逻。

捕头望着他欲言又止,但被杜长兰一个眼刀扫过,又止了话,扭身带着一班衙役出府去。

一时间,知州府内空静。杜长兰令辛菱换上官服充做他,他则一身短打,通过上房后面的巷道绕一圈进入仓库,悄然翻入府房。

仓库非现代狭义之意,时下则是知州府独立院落,不但贮存谷物,金银,武器。一府文书也皆贮存此。

此前杜长兰进入府房,公文册子明显有移动痕迹,若说底下人打整,但架上的尘灰却有厚厚一层,仅在靠门位置的书架上匆匆收拾了。府房门外也有小书吏来往,时不时往府房内窥伺。

这是防他呢。

现下杜长兰随意翻了一本:嘉乐二十五年,天阴,覃州城北有闹事者……

他迅速浏览而过,又翻向后几页,大同小异。

杜长兰合上册子,继续朝后去,越往后走,光线愈暗,册子也逐渐泛黄。

嘉乐三年……嘉乐六年……

杜长兰眉头微拧,又随即抽阅几本,皆是嘉帝刚登基那几年的事。他立刻弃了书架,朝旁边去。

他扭身的一刹那,屋外日光大盛,明亮耀眼的光透过窗格洒落,余晖映出一截八成新的宝蓝色。

杜长兰眯了眯眼,蹲下,从第一层书柜密密麻麻的陈旧册子中,精准抽出那本崭新文书。

他翻开一看,嘉乐二十七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