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战国时期诡辩家 > 第十二章 道四十(第2页)

第十二章 道四十(第2页)

徐文文一句话提醒了张四皓,他冲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写下自己想说的话:吴教授,帮我读这本书!不然我会死!

();()  这句话完全莫名其妙,看起来就像是个行为艺术,但排除此地不是央美,而是首工大,不应该有那些闲出屁来的未来艺术家,所以吴教授好奇的拿起那本书。

一看,便皱眉。

纯大篆印刷,没有简体翻译,这种书哪个出版社会出版?

大篆并不单指一种字体,它是个范围,是指小篆出现前所有文字的统称,包括钟鼎文、籀文、石鼓文甚至甲骨文,而其中并不是每个字形都被解读,所以印这种书有什么意义……

咦?

倒是扉页上那几个字吴理群还认得出。

“道,四十。”

吴理群读出。

张四皓眼睛一亮,果然认得?!

但“道四十”是什么意思?

“这书印的用了心思了,这个‘道’字的写法,只在散氏盘上有过,我在台北故宫博物馆研究过它,可惜了。”

吴理群摇头叹息,大概是感慨祖国尚未统一,国宝没能回归。

“‘四’和‘十’,都应该是在《睡虎地秦简》上有过,现在国内研究大篆三宝,便是《睡虎地秦简》、毛公鼎和散氏盘,大家都来看看,来看看。”

吴教授招呼同学们过来瞧瞧这书上的三个字,但又不可能每个人都来,课堂秩序便没了,于是吴教授招呼之后,便又醒悟,拿着粉笔把这三个字写在黑板上。

“老师,安阳不是出土了大量甲骨文么?为什么没办法对照辨认?”有学生问。

“所谓孤证难解,安阳殷墟太早了,殷朝社会结构也相对简单,很多文字没办法成体系的辨认,但刚才我说的三宝,都是有史可证、有迹可查,所以能够对照辨认,成为我们解读大篆的有效参照座标……哎?这位同学,你急什么?”

急。

当然急。

张四皓见不得吴教授开始了教学研究,他凑过去一把翻开书页,让吴教授帮他解读。

但学术研究不会这么快的。

“同学,我知道你急于求学,但辨认古文是需要对照解读的,当然,已经付诸印刷的古文可能更容易一些,这可能是个古文猜读游戏著作,嗯……有些难解,需要时间,我们先上课好不好?等下课你再来找我。”

面对吴教授的说法,张四皓再急,也没办法绑着吴教授帮他读这本书,再纠缠下去,恐怕吴教授要叫保安了,所以,只能等。

();()  下课后,张四皓拦住吴教授。

“这位同学,我还有事,稍晚点你去办公室找我吧……徐文文,他不能说话么?”

面对吴教授的问题,徐文文只觉头疼欲裂,她实在不知道张四皓在搞什么鬼。

“教授,不是的,他可能……嗯,可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