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中国体育人才协会证书含金量 > 第一零三章 再破全国纪录(第2页)

第一零三章 再破全国纪录(第2页)

也有运动员在比赛开始的时候跑的很慢,明显是想把体力节省下来,留在后面冲刺的时候用。但是他们体力节约的太过火了,当他们进入到最后直道开始冲刺的时候,别人都快到达终点了。

更多的人则是很轻易的被对手所影响,感觉到对手在加,他们也跟着加,没有自己的跑法和节奏感。单纯觉得自己要落后了,那就加,觉得自己领先了,那就稍微放松一些。

包括刘长春在内,所有运动员都是凭着本能跑4oo米,完全谈不上技术,更别说什么体能分配的事情了。

看过初赛之后,陈强便已经知道,4oo米的决赛,他赢定了

4oo米虽然是短跑中最难的一个项目,但现在的陈强好歹也有着国家二级运动员的中游水平,这个水平放在未来,连省级的训练队都进不了,但是吊打一群没有4oo米技术,只靠本能瞎跑的运动员还是绰绰有余的。

4oo米的关键是体能分配,而陈强所采用的也是未来最常见的一种体能分配方法。

前面起跑的弯道,主要是调整节奏,度相对会慢一些,进入第一个直道后,开始进行冲刺,进入第二个弯道后,再将度慢下来,开始调整蓄力,最后的直道再次冲刺。

蓄力、冲刺、再蓄力,再冲刺,这种体能分配的方法,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最低了,也最容易掌握。未来很多4oo米的初学者会使用这种体能分配的方法去跑4oo米。

当然这种体能分配的方法在未来也是挺落后的,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美国运动员就不使用这种体能分配方法了,到了2oo4年的雅典奥运会,决赛中八位选手,只有一个人还在使用这种体能分配的方法。

陈强倒是想要来个一步到位,直接练习更先进的体能分配方法,比如未来的“4oo米之王”杰里米瓦里纳,他就很擅长在25o米以后提,而且将度一直保持到终点。

但是这种体能分配方法对于身体的要求太高了,寻常运动员跑到25o米的时候,恰好是身体处于无氧运动极限的时候,这个时候别说是提,度不变慢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所以瓦里纳的4oo米跑法就没有几个人能模仿的了。

其他先进的体能分配方法,对于身体素质的要求也更高。陈强目前还未成年呢,身体素质远远没有达到那个标准,所以他只能使用最简单的体能分配。

但这就足够了,对付一群只靠着本能瞎跑的运动员,随便哪一种体能分配方法,都能够完胜

起跑的枪声响起后,陈强并没有很迅猛的力。4oo米毕竟不同于米的起跑,需要尽可能快的将度提升起来,但4oo米的起跑,节奏比加更重要。4oo米的运动员,只有找到自己的比赛节奏,才能够精确的分配体能。

所以起跑阶段,陈强并没有跑的很快,然而其他几位选手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有人开始加,想要在前一百米获得领先的优势,他们也的确做到了,但陈强对此并不以为意。

即将进入到直道的时候,陈强便开始提,当他真正由弯道踏入直道以后,便开始了第一次的冲刺。

对于其他几位选手来说,陈强的提很突然,他们不知道陈强的跑法,也完全没有想到陈强会在进入直道后选择快的冲刺跑。

见到陈强冲刺,其他人也本能的跟着冲刺,他们的想法很简单,绝对不能让陈强轻易的过去。

只不过陈强的冲刺是计划当中的,他本来就是这种跑法,而其他人则是突如其来的应变。这种毫无准备的冲刺,自然会消耗掉比较多的体能。

再次进入到弯道,陈强又一次的慢了下来,他开始进行蓄力和调整,为最后一百米的冲刺做准备。

其他运动员也都慢了下来,不过他们并不是为了蓄力和调整,而是体能到达极限了。

最开始的弯道,他们为了越陈强选择提,随后的直道,他们为了应对陈强的冲刺也进行了的冲刺,这等于是快奔跑了2oo米的距离,2oo米过后,基本上达到了无氧运动的极限水准,体能当然已经见底。

所以即便是陈强在蓄力,可是在观众们看来,陈强的奔跑度依旧比其他人更快。

进入了最后1oo米的直道,陈强又一次开始冲刺。

这一次,陈强的度不如上一个直道那么迅,但却是比其他人快了太多了。

最后的八十米,那些不懂得体能分配技巧的运动员,已经是在苦苦支撑,个别人甚至显得步履蹒跚,仿佛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去。这个时候还能够保持奔跑的技术动作不变形,就已经是很好的表现了。

距离终点还还剩下五十米的时候,陈强意识到,大局已定,以其他选手的状态,是不可能越自己的。

陈强的体能消耗也很大,到了最后时刻,既然已经能够确保冠军,陈强也没有必要去继续拼命,他同样是放慢了度,然后冲过了终点。

观众席上欢呼声响起的同时,还夹杂着各种赞美的声音。

“陈强又夺冠了好厉害,已经是第三个冠军了”

“米,三个短跑项目的冠军都是陈强的”

“中国短跑之王,非陈强莫属”

不久之后,裁判宣布了陈强的成绩。

“山东队,陈强,52秒3”裁判高声喊道。

又是一片欢呼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