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国工匠盾构机 > 第48章 比德国人快(第2页)

第48章 比德国人快(第2页)

或许是对一生战斗征程的总结,或许是冥冥之中老连长必然的宿命,老连长阻止过很多人的盲目行为,挽救过很多人命,但是他自己却注定要追随战友们而去,或许是他根本不愿意脱下军装。

那是距离国兴3号隧道全线贯通的前一天,全长6152米的大型隧道只剩最后3米了,施工支护主体段已经完成,就等明天一声炮响庆祝胜利了。

九连的官兵们做好一切应急准备,静静地守候在隧道口待命,团后勤处送来了好酒、好烟、好糖,准备慰劳凯旋出洞的战士,政治处为英雄们准备好了大红花,工地广播站在等候着这一重要历史时刻的到来。

老连长独自一人走在隧道里,深深地凝望着最后的掌子面,一切都是值得的,战斗即将胜利,那天晚上如果说老连长在想什么,那么一定是在想,这会是自己最后一场战斗吗?

1977年7月28日零时,我国最长的一座铁路隧道,在海拔3000米的南疆打通了,随着新闻的播报,全国人民都为之欢欣鼓舞,唯有九连沉浸在一片哀恸之中。

最不该发生的意外发生了,一切巧合得让人难以置信,怎么就发生了那样的事,一块比头盔略大的石头从洞顶最末端未支护的狭长穹顶掉落,就那么一块儿。

如果当时戴的是钢盔或者后来用的那种安全帽也许就没事了,偏巧藤盔没禁住石块的重力加速度。

那么多惊心动魄的险情都闯过来了,谁也没有想到在最后即将胜利的时候,老连长就被那么大一块儿小石头砸中,几乎堪比豌豆落在针尖上的概率发生了,那伤口小到让非医护人员都不会束手无策,似乎只要一块纱布就能捂住,但是老连长却再也没能醒过来。

烟没人抽,酒没人喝,大红花没人戴,九连的战士根本不相信这是事实,他们的老连长走了,在即将胜利的前一天走了。

五年后,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下发通知:撤销铁道兵建制,把铁道兵并入铁道部。

老连长没看到胜利的那一天,也没经历脱下军装的悲恸,他的样貌永远定格在胜利的前一天。

今天,我们不会再死人了。

严开明在心里默念着,默念着一个个名字,佟铁军、老连长,还有……

那个痛得让他不敢念出来的名字——白莎燕。

那些牺牲的战友们,我们要告慰你们,打通隧道死人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今天我们正在做的就是所有隧道人的大盾构梦。

这是第一战,我们不能倒下。

两个小时过去了,有年轻的工人小睡了一会儿又返了回来,陆续又有工人提前返工,还是没有过多的交流,他们很熟练的找到自己码放工具的地方,钻入狭窄的盾构机土压舱,钻进掌子面。

隧道内少有交谈,工具的声音就是最好的交流,慢下来的工作又渐渐快了起来,严开明的脸上终于露出笑容。

汪建国像是在迎接胜利的英雄般守候在洞口,看着一个个戴着安全帽,一个个从隧道中拖着疲惫的身躯走出来的工人们,他自发地鼓起了掌,他身后的所有人鼓了起掌。

严开明和徐复文两队人胜利会师,总计工时27个小时,比德国的换刀速度快了21小时。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数字,这证明着这个工作不仅我们自己能干,还得干得很好。

随着盾构机的缓缓轰鸣,两台“大地龙”又开始突飞猛进的向前掘进,强劲的身躯又开始宣示它工程之王的威力,本次换刀结束后,因为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盾构机,实现日最高掘进尺超过30米。

严开明不想说“这是我们进步的一小步”,但确实是进步的开始,路还很远,这个征程还很长,但是绝对不会长到需要几代人才能完成,严开明和他的战友们坚信这一点。

德国人终还是发现了问题,感觉这一次换刀具间隔的时间太长了,于是到库房查看。工程部门早预料到会有这种情况,及时补充备件,德国人看来看去也没挑出毛病,又是研究渣土,又是检查零部件,最后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地质层发生变化,刀具质量高,磨损度降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