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过年,他卖掉了服装店,低价清空了手里所有的货,又从家里筹了些钱,在杭城当地开了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
周乔很好奇,“效益怎么样?”
盛华笑了,“前两年确实不错,毕竟在服装这方面,我们江浙在全国也是排得上名的。可正是由于名号太响了,后面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很快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本来沪上就分走了很大一部分客流,南粤省的众多小工厂兴起,更是像磁铁一样,吸走了东南和西南两个地区的客流。
盛华不想硬挺,在改变的问题上,他一向喜欢占据主动。
在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各地考察后,他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小厂迁至京城。
“小盛,我说那你干嘛非搬京城来呢?比方说你把厂子搬到津门或者冀南省会,光租金你就能省不分老少,而且那边的工资也不像京城这么高啊!”
盛华笑着看周乔,意思是问她是否知道原因。
“关大爷,京城寸土寸金,只要想在这个地界上做生意,就必须要接受成本上浮的事实。但多花钱也有多花钱的好处,我随便说几点您听听。”
第一,京城的流动人口比较多,相比其他城市,招工更容易些。
第二,京城的服批虽然名声不够大,但作为全国组织中心,即使经济比不上南方的几个大城市,可在北方它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崛起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至于第三点,周乔认为盛华应该是考虑到了运输。
“眼下像我这种小商贩基本两个选择,要么像我这样自己出来背,可量小路费贵,冬夏都遭罪,要么就是从当地批商手里拿,但利益也都被中间环节扒得差不多了。
如果能通过运输的方式将货往全国各地,那中间环节至少有一半是自己的。”
当她解释到这里时,关建山就已听明白了。
“小子,真有你的,早就意识到都会成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嗯,也确实,相比那些个利润,上浮那点儿成本根本不算什么。还是你们年轻人厉害,就是比我这个卖面的老头子强!”
周乔玩笑着让他不要气馁,好歹也要保住世家子弟的面子。
这话一出,就连一旁正在干活的关大妈都跟着一起笑。
相比鱼米之乡一带,盛华的普通话算好的了。
而且他整个的奋斗经历,听起来也相当的励志。
随后,周乔也简要地介绍了自己这边,还表示同样不愿意被二道贩子从中扒皮。
看她也有此意,盛华就介绍了他们厂的几种生产加工方式。
第一,轻加工,即面料和辅料都需要由周乔这边来提供,双方只谈加工费就行。
第二,来料包辅料加工,即面料由周乔来提供,辅料由盛华这边来包,另外再谈加工费即可。
第三,全经销加工,意思是盛华这边全包,周乔只负责到天提货即可。
关建山听得津津有味,“我觉得啊,好像第三种更适合这丫头。”
“是的关叔叔,因为前两种都需要自己联系面料和辅料,除非小乔认识这方面的供应商或者采购人员,否则现在就很麻烦,而且量小的话,一定没有我们批量来的价格低。”
其实不用他俩说,周乔早就认定第三种了。
喜欢穿书八零:家从摆摊开始请大家收藏:dududu穿书八零:家从摆摊开始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