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雍凉兵马是什么意思 > 第四十六章 慕容垂强袭南阳石越巧渡汉水(第2页)

第四十六章 慕容垂强袭南阳石越巧渡汉水(第2页)

晋军事先未作防备,朱序惊惶之下退往中城设防,襄阳外城失陷,水寨的百余舰船都未及焚毁。事先约定的火光、狼烟出后,北岸的苻丕紧跟着调兵起强渡,秦军赶在入秋前,终得以在南岸立下大营。

这个时期的汉水,直接灌入襄阳城西的檀溪,东汉末年,刘备乘的卢跃马檀溪,从而逃脱追杀,一直为人津津乐道。

而释道安以张殷宅邸改建的檀溪寺,名气就要小的多,檀溪寺位于襄阳城西南,两地相距不足十里,檀溪寺北去江边的溪口亦不过五、六里。

释道安效仿其师佛图澄,选择霸主依附,以换取弘法庇护,受习凿齿之邀南下襄阳途中,为苻融追上说动,在新野分别遣同学、弟子入巴蜀、下扬州,依托佛门暗中为前秦传递东晋消息,在苻坚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助力颇多,如今已是第十三个年头。

襄阳外城失陷的同时,释道安以弘法为名,再度分遣弟子、徒众前往各地躲避战祸,实则将探查网络进一步铺开。

释道安到襄阳后,习凿齿、桓豁、郗、谢安、王珣、桓伊等东晋名士、将相,都先后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

后赵时,佛图澄先后受石勒、石虎信重,在各地州郡建寺近九百所,其中过半数的选址,都是释道安亲自勘察,而他代师讲授也得到认可。

所以在佛图澄死后,除却吴进等弟子钻营庙堂,参与了储位之争,释道安作为其弘法事业的继承者,则是接手了这部分依托于佛寺存在的无形势力。后赵灭亡后,前燕南下中原,迁都邺城,可慕容儁对佛教不仅兴味索然,还有打压之意,这才有了释道安率同学、弟子数百人南下一事。

释道安南下后,这个以佛寺为点,连结而成的网络依然存在,如竺法雅、康法朗、安令这些与他都曾师事于佛图澄的同学,有不少都留在了北方,这些人出身次级士族,考虑到南渡后的窘迫,选择留在北方或者出家避世,以家财、地产建寺隐居。

而东晋有着大量的南渡士族,在北方也还留存有分支,并维持一定联络,佛图澄、释道安师徒在后赵时期建立的旧寺,以及释道安南下后分遣同学、弟子前往各地所立的新寺,取代并满足了前秦、东晋双方都无法通过官方驿站所企及的功能,再加上那些托庇于佛门的士族子弟,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消息网。

前秦灭前燕,吞并关东六州,苻坚为了维护统治,摒弃魏晋以来的清谈玄风,进一步推广儒学、佛教,佛图澄在后赵时期兴建的佛寺网络得到恢复,南下襄阳的释道安凭此在东晋也成为朝堂势力与地方藩镇争相拉拢的香饽饽,并不只是为前秦传递消息。

石越突袭夺取襄阳外城后,在释道安派遣下,慧远赴江陵,转道上明,慧持先往江夏,与姑姑尼道仪一同前去建康,慧永则是去了寻阳。

释道安将张殷所献宅邸改建为檀溪寺时(373年),东晋长沙太守滕舍之也将他在江陵的宅邸捐出改为佛寺,还请释道安遣人来做寺主。

于是,释道安就派了弟子昙翼去江陵,管理这所长沙寺,桓豁病逝,桓冲驻镇荆州,昙翼与寺中徒众就随同桓冲移镇,在上明立寺居住,淝水之战后,昙翼才率众回到江陵,重修长沙寺。

昙翼统领长沙寺时,年仅十六岁,刚师事于释道安不久,他本是羌人,俗姓姚。那一年,前秦出兵夺取梁、益二州,昙翼的叔父姚苌新任宁州刺史,就率部屯驻在垫江。而东晋方面,奉命入蜀救援的毛穆之、毛球父子,则是因为军中乏粮,从巴西郡退屯至巴东鱼复。

慧远到上明后,就居住于昙翼新修的上明寺,二人分别管领东、西两院。慧持奉姑姑尼道仪入建康后,入住东安寺,在居于瓦官寺的师叔竺法汰引见下,与王导之孙王珣相交莫逆,还受其所请,为僧伽罗叉所译《中阿含经》进行校阅。

慧远与慧持是亲兄弟,俗姓贾,少年时一同依附释道安出家,慧持为人俊逸、豪爽,身高八尺,而王珣却是身材矮小,能够得到对方器重,抛开复杂的政治背景,也足以证明他不凡的交际能力。

慧永是河内人,俗姓潘,十二岁出家,他到寻阳后,与陶范为友,居于庐山西林寺。

陶范是陶侃之子,他有一个从孙名叫陶潜,此时刚满十三岁,正因去岁庶母过世,尚未走出悲伤,远没有后来自号五柳先生时的潇洒出尘。

西林寺建于释道安南下襄阳后分遣同学、弟子弘法的第三年(367年),由陶范献出宅邸所建,请来竺昙现担任寺主。

竺昙现曾在后赵仕官,与释道安一同师事于佛图澄,慧永十二岁时,就是奉竺昙现为师出家,后来又师事于释道安学禅。石虎死时,后赵大乱,帝位一岁三易,竺昙现、慧永师徒,与释道安、竺法汰等人早在佛图澄死后,就离开了作为风暴中心的邺城,几人当时正在恒山建寺弘法。

这师徒几人,都属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政争落败家族的幸存者和旁支,释道安俗姓卫,他的从侄卫平就是吕隆的外祖父。

喜欢雍凉风云请大家收藏雍凉风云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