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状元的家叫什么 > 土农肥(第2页)

土农肥(第2页)

魏榴花心想,若是别人家还行,若是交给你,我真怕回来的时候柚哥儿已经没了。

她费尽心思才把柚哥儿的身体养好了一点,绝对不能前功尽弃!

李故儿见魏榴花不愿意,心里一喜,对赵氏说,“舅妈,我看嫂子是打心眼里不想去,要不还是我去吧。”

赵氏看了她一眼,没有答应,家里谁能干活谁干不好活,她心里门清,派李故儿过去,还不知是谁照顾谁呢。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不许再提!”

赵氏说完,走进上房去躺着休息了,李故儿狠狠瞪了魏榴花一眼,也转身离去。

魏榴花琢磨着李故儿的表现,觉得有些不对劲,以李故儿扫帚倒了都不愿意扶,生怕多干一点就吃了亏的性子,怎么突然对杜云镜的事这么上心了?

秋华年家里,秋华年也在和杜云瑟一起算去府城参加院试的时间。

“福月婶子昨日说,云成已经过了县试,是全县第十一名,族长家特别高兴。他打算去府城参加半个月后的府试,问我们是什么打算?”

考秀才一共分为三试,县试在县里考,府试和院试在府城考,后两者中间相隔一个月。

云成今年只打算参加府试,考中童生就回来,院试他现在还没有把握,不去凑热闹浪费时间。

“我听族长说,很多考秀才的童生会提前一两个月住进府城,熟悉环境准备考试。”

杜云瑟在十岁时就通过府试中了童生,还是连中两个案首,他考秀才只需要参加最后的院试。

孟福月的意思是如果杜云瑟打算提前去,两家人正好可以结个伴。

杜云瑟放下手中县令送的那本《院试汇要》,摇了摇头,“我提前几日过去就好,府城花销太大,留在家里还能帮你做些活。”

“真不用提前去?不许给我乱省钱,有些钱是不能省的。”

“不用。”杜云瑟见秋华年还是不信,只能无奈轻笑,“一场院试而已。”

秋华年咂了咂嘴,记起来这个人可是答应要给自己考状元的,连全国第一都敢许诺,那一个市级考试显然不会放在眼里。

秋华年拿过杜云瑟手边的《院试汇要》翻了两眼,再次意识到自己去考是很难的。

这本书用秋华年的话来说,相当于一个带了优秀范文的真题集,里面记录了近些年襄平府院试的题目和前三名的答案。

院试分位两轮,第一轮正试考两文一诗,文从四书和孝经中各出一题,诗是五言六韵诗;第二轮复试考一文一诗,文的题目出自四书。(注1)

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读四书和孝经,既有思辨能力能紧扣题目写八股文章,又有才气会作诗。

这些要求对游学多年、天资卓越的杜云瑟来说属于小儿科,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就像如果不提前知道考试题型和范围,汉语言文学博士也会在高考语文卷子上翻车一样,想稳稳拿下院试,认真研读《院试汇要》还是很有必要的。

杜云瑟看着秋华年翻书,含笑问他,“华哥儿要与我一同读书吗?”

秋华年赶紧摇头,杜云瑟回来时带了二十来本书,绝大多数都是自己手抄的,秋华年好奇看过一遍,没有一本能读得下去。

他虽然认识繁体字,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排版方式加上满篇晦涩的之乎者也、经史子集,分分钟就打消了他阅读的兴趣。

杜云瑟遗憾地收回邀请,心想以后要找一找华哥儿喜欢的书。

又过了几日,天气越来越暖和了,秋华年估摸着到了能给棉花育种的时候,特意叫来了孟福月夫妻和胡秋燕。

“华哥儿,你弄这么些豆渣子干什么?”胡秋燕一进门就看见秋华年在搅拌盆里的豆渣。

秋华年抬起头,“我做点农肥,用它泡种子,棉花苗发芽快还长得好。”

棉花育苗的第一步是用药浸泡种子,提高发芽率和种苗生存能力,在现代常用的农药是磷酸二氢钾,到了古代,秋华年没地方买现成的化学药品,只能自己想办法。

磷酸二氢钾的本质是磷肥和钾肥,豆渣中含有大量的磷肥,草木灰中含有许多钾元素,可以作为平替。

秋华年和孟家豆腐坊买了不少豆渣,用少量种子做了好几组对照实验,终于确定了一个最合适的比率。

他按比例把豆渣和草木灰混合,加水用木槌敲打出汁,发酵几天后过滤出不含渣的液体。

接着把棉花种子放入液体,充分浸泡,这个时间不能过长,两刻钟后就捞出来,用干土和木灰的混合物包裹种子,把他们一粒粒塞进已经装好湿润的肥土的柳编育种盘里,一个小格子一粒种子。(注2)

胡秋燕等人在一旁看得啧啧称奇,“华哥儿,这样棉花苗就种出来了?”

秋华年拍了拍手站起来,“没错,三五天发芽,二十天左右就能移栽到田里。棉花苗不能受凉,晚上要把育种盘搬进屋里,万一天气不好,可以在屋里烧炕保证温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