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人,你要知道,胜败乃兵家常事,战败是小事情,抗旨得罪了太后,那可就是大事情了。”
李鸿章听后,心中明白了宣旨官的意思。李鸿章知道自己不能明着抗旨,否则会得罪太后,给淮军带来更大的麻烦。于是李鸿章说道:
“你说得对,但是如今苏州城内,已经有人决意向朝廷投诚,接受朝廷的诏安,他们是看在朝廷兵力强大才同意与接受的。
如果淮军这个时候离开,兵力变弱,李秀成来到苏州,反贼兵力变强,那么已经承诺会投诚的人,立马又会倒戈。”
宣旨官无奈的催促道:
“李大人,你还是尽快调动部队入川吧,时间不等人。”
李鸿章摇了摇头,说道:
“待我上奏朝廷,陈述利弊之后,若朝廷仍然执意要淮军入川,那我再派部队入川。”
8月1日上午
左宗棠也收到了朝廷的第二道圣旨,与李鸿章相同,左宗棠也不愿再派军入川,左宗棠对宣旨官说道:
“如今楚军正在金华与李世贤,汪海洋的部队打拉锯战,才刚刚开始打,看这情况,再打几个月也结束不了战事。
而且杭州还有李世贤,汪海洋的部队,此时调走我楚军的大部分精锐,这仗怎么打?”
宣旨官很无奈的与左宗棠说道:
“左大人,把石定清定为大清剿匪的最高优先级,这是军机处和太后共同的决定,不只是你一个人调兵去四川。
圣旨不可违抗,有什么想说的,不满意的,大人可以写奏折告诉朝廷,千万不可抗旨啊。”
左宗棠愤怒地说道:
“胡闹,战场之事,瞬息万变,若是调走了楚军精锐,等到朝廷同意取消楚军入川之事时,我军这几个月攻下福建积累的优势早已丧失殆尽。
我会给朝廷上折子,但是楚军,我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抽调一支部队出去了,四川有什么困难,让曾国藩和李鸿章去解决。”
左宗棠的话音落下,宣旨官见劝不动左宗棠,于是只能离去。
左宗棠独自一人坐在书房里,心中忧虑重重。
左宗棠知道,这次朝廷的决定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深思熟虑的原因。
然而,左宗棠却不能接受在这个时候调走楚军的精锐。
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书桌上,左宗棠拿起笔来,开始写下他的奏折。
左宗棠希望能够说服朝廷改变决定,能够继续让楚军在江西,浙江一带作战。
然而,就在左宗棠写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左宗棠放下手中的笔,皱起眉头问道:
“生了什么事?”
一个侍卫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跪在地上说道:
“大人,刚刚接到消息,金华的长毛贼军,是李世贤和汪海洋的精锐,战斗力极强。
前线的部队反馈,贼军有很多洋枪洋炮,威力极大,足以与我们打阵地战,我们不宜与贼军正面作战,只有使用铁桶战术,围死贼军才行!”
金华的太平军战斗力强大,在左宗棠的预料之中,左宗棠站起身来说道:
“告诉前线的将士们,该怎么打仗,就怎么打仗,朝廷虽然有调我们去四川的旨意,但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我们不必听从。
同时,让将士们加强戒备,严防李世贤和汪海洋的部队趁机突围。
另外,立刻派人去四川,告诉骆秉章我这里的困难。”
侍卫应声而去。左宗棠重新坐回到书桌前,继续写他的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