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奇闻怪谈异闻录 > 第29章 铁鬼(第3页)

第29章 铁鬼(第3页)

等到天亮,大家才敢进去看。奇怪的是,郑氏的尸体又变回了原来的样子。大家都觉得这件事太过诡异,纷纷议论纷纷。

三年后,张子能升任大司成,右丞邓洵仁想把女儿嫁给他。张子能本不想答应,但邓公正得宠,皇上下旨赐婚,他只好硬着头皮娶了邓小姐。然而,新婚之夜,他却收到了郑氏托梦送来的“礼物”——一个价值五十万缗的真珠复帐。

自从那夜之后,张子能就变得郁郁寡欢。有一天白天睡觉,他居然看见郑氏从窗户飘下来,骂道:“你忘了我们当初的约定吗?为什么要背叛我?幸好我有两个女儿,就算没有儿子,你也可以买妾啊,为什么要娶别人?你的祸事就要来了!”说完,她竟然伸手去摸张子能的下面。张子能只觉得一阵剧痛,大叫起来。家人闻声赶来,却只见张子能躺在床上,满脸惊恐,而郑氏已经不见了踪影。

从那以后,张子能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沉默寡言。不久之后,他便遭遇了离奇的事故,人们都说,那是郑氏的诅咒应验了。

宗立本,这个来自登州黄县的家伙,祖祖辈辈都是跑江湖的商人。可到了他这儿,年纪一大把了,还没个儿子。就在绍兴戊寅那个热得要命的夏天,他和老婆驾着车,满载着布匹,一路来到潍州,准备前往昌乐。

夜幕降临,他们找了家古庙落脚。几个仆人拿着棍棒,守在庙门口,生怕有什么不测。第二天早上,大家匆匆忙忙吃完早饭就上路了。嘿,你猜怎么着?半路上居然遇上个六七岁的小家伙,蹦蹦跳跳地拦在车前,小嘴叭叭的,说话特利索,特招人喜欢。

宗立本好奇地问:“小家伙,你是谁家的孩子啊?从哪儿来的?”那孩子回答说:“大叔,我是昌邑县一个公差家的儿子,我爸叫王忠彦,我妈早就去世了,我一直寄人篱下。这次被人带到这儿,他们却把我扔下不管了。我现在无依无靠,恐怕要被狼和妖怪吃掉了。”

宗立本一听,心里挺不是滋味,就摸了摸孩子的头说:“你愿意跟我吗?”那孩子一听,立马跪下磕头,眼泪哗哗的。宗立本就把他收养了,还给他起了个名儿,叫神授。

这神授啊,真是个聪明绝顶的孩子。什么书啊、字啊,一看就会,还能拿大笔写一丈宽的大字。篆书、隶书、草书,没学过就能写得有模有样。看到名人的字帖,稍微临摹一下,就能学得一模一样。

宗立本这人啊,本来就是个市井小民,这下子可来了劲儿,干脆放弃了原来的生意,带着神授四处游历,让他学些杂耍技艺,好歹能混口饭吃。过了两年春天,他们来到济南章丘,碰上一个胡僧。这胡僧长得高大威猛,一看见神授就指着他说:“你从哪儿捡来的这孩子?”宗立本一听,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这是我老婆亲生的,你丫胡说什么!”

胡僧笑了笑说:“别紧张,这孩子其实是我五台山五百小龙之一,三年前失踪了,我一直在找他。他留在你身边久了,恐怕会惹大祸。我已经用法术禁锢了他,他也不会再作恶了。”说完,胡僧就要了碗水,往神授身上一喷,嘿,这家伙立马就变成了一条小红蛇,在地上盘成一圈。胡僧拿出个净瓶,叫了声神授的名字,那蛇就嗖地一下钻进了瓶子里。然后胡僧戴上斗笠,一句话也没说就走了。

宗立本和他老婆啊,心里那个想念啊,怎么也忘不了神授。这事儿后来还被淮东钤辖王易之亲眼见到了,大家都觉得这事儿挺玄乎的。

在江阴的小镇上,有个叫齐三的人,他的妻子欧氏生娃那叫一个费劲啊,简直跟从鬼门关走了一遭似的。好不容易生下个儿子,取名宜哥。这宜哥啊,别看才六岁,聪明得跟个小大人似的,特别心疼他妈妈。

有一天,宜哥跑去问镇上的老人家:“老爷爷,我妈生娃这么辛苦,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她轻松点呢?”老人摸了摸胡子,说:“哎呀,小子,你算是问对人了。听说啊,道家有个九天生神章,佛家有个佛顶心陀罗尼,都是特别灵验的经文。你要是学会了,每天念一念,说不定能帮到你妈呢。”

宜哥一听,眼睛就亮了,立马去找了个道士学这两部经文。你别说,这小子就是聪明,学了三天,就能背得滚瓜烂熟了。从那以后啊,他每天早上都要念上十遍,还烧香磕头,祈求老天爷保佑他妈平平安安的。

就这样过了两年,到了绍熙元年,欧氏又怀上了。这次啊,她居然一点都没觉得难受。到了快生的时候,宜哥还在那儿念经呢,突然就看见十个神仙站在旁边,身上还闪着光,把屋子照得跟白昼似的。没过多久,欧氏就顺利生下了孩子。

这事儿啊,在小镇上传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说宜哥是个有福气的孩子,连神仙都帮他呢。不过啊,最高兴的还是齐三和欧氏夫妻俩,他们总算是熬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迎来了幸福的时光。

在郑州这地儿,有个哥们儿叫陈中玉,他爷爷那可是赫赫有名的文惠公,有着那么点皇室血统。这不,政和年间,陈中玉当上了蔡州的州长。上任第一天,他就跑去拜谒裴晋公的庙。一进庙门,他就看见了块《平淮西碑》,一瞅,这碑文还是段文昌写的呢。他就觉得有点儿奇怪,于是问了问当地的乡亲。乡亲告诉他,这碑啊,原本是韩愈写的,后来李愬那厮觉得韩愈没把他功劳写全,光夸裴晋公了,就去皇帝那儿告状。宪宗一听,就让段文昌重写了个碑。这事儿都过去很久了。

陈中玉一听这事儿,火冒三丈,觉得这简直是对韩愈的侮辱啊!他立马就叫人把旧碑给磨了,找了个写字高手,把韩愈的原碑文给刻了上去。

再说说苗仲先这哥们儿,字子野,通州人,他当徐州州长的时候,徐州有个东坡黄楼碑,那是苏轼留下的宝贝。可是崇宁年间搞党禁,这碑就得毁。徐州人舍不得啊,就把它藏到泗水浅滩里去了。政和末年,党禁稍微松了点儿,人们就把碑给捞出来,放回原处。这下可好,打碑的、刻字的,敲敲打打,声音吵得不行。这黄楼跟郡治挨得近,苗仲先觉得这声音实在太烦了,就下令把碑拽到泗水深处,再也没捞上来过。

你说这俩事儿,一个是为了维护韩愈的名声,把旧碑给磨了;一个是为了图个清静,把宝贝碑给沉了。这俩州长,做法截然不同,都是那么个性鲜明。这事儿,还是朱新仲那哥们儿跟我说的,听得我都笑喷了!

在大观年间,宿州有个读书人叫钱君,他和兄弟一起去京城上太学。那年的春天,他们正好在准备考试,趁着有空闲,就跑去玉津园游玩。

游玩时,他们遇到了三个道士,一个个眉清目秀,说话也温文尔雅,挺好听的。聊了一会儿,道士们就说:“我们有点好酒,想请你们一起喝。不过天快黑了,咱们明天中午再在这儿碰头,好好聊聊。记得别迟到,不然可能就见不着我们了。”钱君答应了。

就那个年纪小的道士笑着补充了一句:“要是你们迟到了,就挖地找我们吧。”大家都当这是句玩笑话,哈哈一笑就散了。

第二天,钱君因为别的事耽误了,到晚上才赶到约定的地方。一看,桌上杯盘狼藉,人早没了。他弟弟说:“哎,这些道士莫非是神仙?”说着,他就找了把铲子挖地,才挖了一尺多深,就挖出个石匣子。打开一看,里面是三尊道士的雕像,穿戴整齐,就跟昨天见到的一模一样。石匣子旁边还有本秘籍,讲的是怎么用水银炼白金。

弟弟说:“哥,你拿这秘籍,我要这雕像,回去供着。”钱君也爽快,答应了。后来,他弟弟试了试秘籍里的方法,果然灵验,考试也中了。钱君则回老家,照着秘籍炼金子,没多久就成了大富翁,买了好几万亩地。

有一天,钱君正坐在屋檐下,突然有人报说那三个道士来了。一见面,其中一个道士就说:“还记得咱们在玉津园的聚会吗?你得了我们的仙方,却不用来救济穷人,反而贪得无厌,福禄过头了。老天要减你的寿命,不过你要是现在改过自新,还能多活三年。不然的话,你很快就死了。我们因为泄露天机,被贬为人,将来还要来掌管你呢。”说完,道士们就走了。

钱君这才后悔莫及,赶紧把秘籍烧了,炼金的炉子也砸了,把家门一关,再也不出去了。可第二天,那个年轻道士又来了。钱君还没来得及请他坐,就听说家里的侍妾生了个儿子。道士赶紧跑去看,看完出来陪客,结果客人不见了。问仆人,都说没看见。

结果没过三年,钱君就死了。看来啊,做人还是得有点良心,别光想着自己财,也得想想别人啊。

衢州有个小伙子郑某,从小就聪明伶俐,能写会道。他娶了会稽的6氏姑娘,这姑娘长得漂亮,性格开朗,两人恩恩爱爱,甜甜蜜蜜。郑某枕边悄悄对6氏说:“咱俩这么恩爱,如果我死了,你可别嫁人;你死了,我也不会找别人。”6氏笑着回应:“咱们肯定白头偕老,哪会这么不吉利。”就这样过了十年,两人有了两个孩子,日子越过越美。

可天有不测风云,郑某突然得了重病,他拉着父母的手,再次跟6氏强调了一遍自己的遗愿。6氏听后只是低头哭泣,没说什么。没过多久,郑某就去世了。

才过了没几个月,媒婆就找上门来了,6氏跟她周旋了一番。公公婆婆责怪她,她也不听。刚办完丧事,她就带着全部家产,嫁给了苏州的曾工曹。

新婚才七天,曾工曹就接到公差,要去别的郡考试。他走后的第二天晚上,6氏在厅堂里散步,突然有个送急件的差役跪在院子里,说郑某有信给她。6氏让丫鬟去取信,信封上写着“示6氏”三个字,字迹清晰,跟她前夫的一模一样。差役一转眼就不见了。

6氏拆开信一看,上面写着:“咱俩十年夫妻,你曾是我一生祭拜的主妇。朝朝暮暮欢聚一堂,俸禄有余共享天伦。可我突然离世,你竟如此薄情,另嫁他人。你抛下我的田地,带走我的钱财,不顾我们的孩子,不念我的老父。你这样的女人,既不够义气,也不够慈爱。我已向上天申诉,你等着在阴间对质吧!”

6氏看完信,又气又恨,没想到三天后她就死了。那封信后来被郑某的堂弟郑甸得到,他曾拿给胡翛然看,说起这段离奇的故事。

绍兴四年的一个日子,李参政少愚回大人成了江西的元帅,他派了总管杨惟忠去讨伐贼人。就在四月的壬申日寅时,大军从鄱阳浩浩荡荡地出了。胡翛然这哥们儿还亲自送他们过江呢。

李大人顺道去拜访了他的道友陈生,正好碰上个道士张彦泽。这老张啊,是洛阳人,以前跟徐神翁混过,经常住在西山那些喜欢修道的人家里。他跟大家聊了一会儿,就问谁挑的这个出征的日子。胡翛然说:“穆茂才选的。”张彦泽一听,皱了皱眉说:“哎呀,这选得可不太对啊。还好不是寅时出的,不然虽然能抓住贼人,但主将可能会有危险。要是正午出就好了,只要不下大雨就行。”

当时啊,天空晴朗,已经开始有点热了。他们仨吃完饭后,就在僧舍里溜达。突然,乌云密布,大雨倾盆而下,路上的水都积满了。张彦泽一拍手说:“看来真的是寅时出的。杨公这回可危险了。”

那时候,贼人有一万二,而官军才八千多。先锋将傅选为了壮大声势,把所有军队的旗帜都拿出来了。贼人的探子知道了这事儿,就说:“连先锋军都这么厉害,要是全军出动,那还得了?”于是,贼人就派使者来投降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