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奇闻怪谈青灯行 > 第27章 吕翁(第2页)

第27章 吕翁(第2页)

两人依依惜别,贵妃哽咽不已。次日清晨,浚醒来后恍惚若有所失,两天后他重寻旧地,却现那片地方已变成青溪边的松桧废墟。询问当地百姓,才知那是陈朝宫人的墓地。浚心中凄楚,无奈返回。几个月后,那曾经的阁楼随着寺庙一同废弃倒塌。后来他来到广陵,果然找到了吴公台下的隋炀帝旧陵,旁边真的有一座宫人赵幼芳之墓,浚便在墓前洒酒祭奠。

这一段离奇的经历,犹如一场跨越生死的诗酒盛会,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让浚始终难以忘怀那段与古魂共舞的奇妙夜晚。

在长安城的一个旮旯角落,住着一位名为杨娼的女子,她是坊间公认的绝代佳人,不仅容貌出众,更是善于打扮,对自己的美貌颇为得意。每当权贵豪门宴请宾客,必定会请她到场助兴。哪怕是对酒不感兴趣的客人,也会因为她而干杯畅饮,直至尽兴。长安城里的大小伙子们,只要进了她的闺房,即便败尽家产、丢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就这样,杨娼的名字在各种名录中脱颖而出,一时之间名声大噪。

这时,岭南地区的一位富二代统帅甲登场了。他出身显贵,可妻子是个凶悍的豪门千金,对他管束极其严格,甚至还立下誓言:“若有拈花惹草之事,必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统帅甲从小就养尊处优,喜欢猎艳,可面对家中的母老虎,他只能暗自苦恼,无法施展拳脚。于是,他偷偷塞出大把银子,帮杨娼摆脱了娼籍,然后把她带到南疆的南海,安置在另外一处宅子里。白天公务繁忙,晚上他就偷溜出来与杨娼私会。杨娼聪明伶俐,对待统帅甲尤其周到体贴。平时恪守妇道,做事很有分寸,从不胡搅蛮缠。同时,她对统帅甲身边的人都很友好,得到了大家的喜爱,这让统帅甲对她更加宠爱。

不幸的是,统帅甲突然染病在床,而且病情严重,眼看就要不行了。尽管他心里思念杨娼,但却畏惧悍妻。恰好他与监军使交情深厚,于是密谋让监军帮忙想办法。监军找了个借口,骗统帅甲的妻子说:“将军病情加重,需要找个细心照顾的人,才能康复得快。我这边有个贴心婢女,长期服务贵族家庭,十分懂得人情世故,夫人能否让她来照顾将军一段时间呢?”

悍妻听后表示:“监军大人可是值得信赖的人,如果是真的,对我并无妨碍。那就快点把婢女带来吧。”

监军趁机安排杨娼假扮婢女前往探望统帅甲。然而,计划尚未实施就被悍妻识破。得知真相后,悍妻立即纠集一群壮硕婢女,手持白梃棍棒,还在庭院架起了烧沸的大锅,等着杨娼自投罗网。

统帅甲得到消息,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阻止杨娼前来,并懊悔地说:“此事出于我的意愿,差点害了她。现在幸好我还活着,一定要设法救她脱离险境,否则一切都来不及了。”

于是,统帅甲拿出大量珍宝,命令家丁备好快艇,派专人保护杨娼北归。自此,统帅甲对悍妻的愤怒更深,不到十天就因病去世。而杨娼在半路上才得知统帅甲的死讯,她立刻退还所有财物,设立灵位痛哭道:“将军因我而死,将军已逝,我又何颜独活?我怎能让将军孤独赴黄泉?”

哭罢,她撤去灵位,随之自杀殉情。要知道,杨娼是以美色取悦他人的妓女,按理来说只看重利益。然而杨娼却能以死回报统帅甲的情意,堪称忠义;退回财物,可见其廉洁。虽然身为娼妓,但她这份情义和品行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话说在乾元初年,会稽郡有个杨老头,家里财富丰厚,名声在外。一天,这老头病得只剩一口气,躺在床上呻吟不止,已经拖了几个月。老头的儿子杨宗素,在乡里以孝顺闻名,为了救治老父亲,他几乎耗尽家产寻求名医。后来,遇到了个号称陈生的医生,摸了摸脉搏,摇头晃脑地说:“老爷子的病根在于心呐,只因钱财太多,心思全被利益牵着走,以至于心神早离了身,除非吃了活人的心脏,否则无法治愈。可这天底下哪儿去找活人的心脏呢?所以嘛,这事儿我可搞不定。”

宗素听了,觉得找颗活人的心脏是不可能的事儿,只好转向佛教寻求帮助,开始修习佛法,希望能缓解父亲的病情。他请来僧侣诵经做法,还命人铸造佛像。接着,他自己揣着食物,跑到郡里的佛寺去布施僧人。

有一天,他带着食物外出,不小心闯进一条山间小径,现山脚下有个石窟,窟中坐着个胡僧,满脸皱纹,骨瘦如柴,穿着一件用动物毛编织成的袈裟,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宗素心想,这肯定是位世外高人,于是恭敬地上前行礼,问道:“大师您是谁呀?怎么独自一人住在这么偏僻的山谷里,没有侍者,不怕山里的猛兽吗?或者,您是不是掌握了什么高深的佛门秘术啊?”

老僧回答:“我是袁氏后裔,祖先世代居住在巴山,后代子孙有的在弋阳一带流浪,他们都继承了祖上的事业,过着山林隐逸的生活,吟诗作赋,享受自由自在的乐趣。我们家族中有擅长吟诗的,因此在江湖上小有名气。还有一位同族的孙氏,经常出入豪门贵族,因为他擅长插科打诨,所以在市井之间也非常吃得开,每表演一次,就能让人赚个盆满钵满。唯独我钟情于佛教,跳出世俗纷扰,潜心修行于山水之间,已在山中度过多年。我常常钦佩育利王那种割肉喂鹰、投身悬崖喂饿虎的精神,所以我以橡栗为食,饮山泉为饮,遗憾的是至今还没碰到想要吃我的虎狼,要是真有,我也愿意欣然接受。”

宗素借此机会坦诚相告:“大师真是个凡脱俗的高人,能够舍身饲虎,表现出了极大的仁慈与勇敢。但是,我家老父患病数月,至今未能痊愈,我日夜忧虑,束手无策。之前有位医生说,这是心病,非得吃活人的心脏才可能治好。现在您都能舍身喂虎,那么,您是否也能牺牲自己,救人一命呢?希望大师能慎重考虑一下。”

僧人听罢,微微一笑,一副侠肝义胆的模样:“你说得没错,我这颗心正是为这样的善举而跳动。你为了父亲来找我求助,我又怎能拒绝呢?与其让我在这里等待野兽,不如直接救人一命更有意义。不过,我今天还未进食,容我先填饱肚子再赴死吧。”

宗素又是惊喜又是感激,赶忙把自己带来的食物呈上,僧人风卷残云般吃完。随后,僧人整理了一下衣袍,走出石龛,对着四方虔诚礼拜。当他刚刚向东面行完礼,忽然纵身一跃,跳上了一棵大树。宗素看着这番神奇的变化,不禁啧啧称奇,心想这僧人简直是深藏不露的高人。

不一会儿,僧人召唤宗素过来,严肃地问他:“施主刚才请求我做什么来着?”

宗素紧张地回答:“我希望得到一颗活人的心,用来治疗父亲的病。”

僧人沉吟片刻,悠悠地说:“施主的愿望,我已经答应了。但在交付之前,我想先为你解读一下《金刚经》的奥秘,你想听听吗?”

宗素连忙点头:“我本来就崇尚佛教,今天有幸遇见大师,自然不敢错过任何教诲。”

僧人朗声道:“《金刚经》有云:过去的心不可得,现在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不可得。施主若要取得我的心,也是不可得的啊!”

话音刚落,僧人忽然凌空跃起,大声呼叫,瞬间化身为一只猿猴消失在丛林深处。宗素惊愕万分,带着满心困惑和惊奇,匆匆回到了家中。

话说杨贵妃,原名杨玉环,老家在弘农华阴,后来搬迁到了蒲州永乐县的独头村。往上追溯,她爷爷杨令本曾任金州刺史,爸爸杨玄琰做过蜀州司户。杨贵妃就是在蜀地出生的,据说小时候还曾不慎跌入池塘,所以当地人就称那个池塘为“落妃池”,就跟王昭君出生地的昭君村、绿珠姑娘的故乡绿珠江一样流传着一段传奇。

贵妃自幼失去父母,便由叔叔河南府士曹玄抚养长大。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她嫁入了寿王府。到了二十八年十月,唐玄宗李隆基去了温泉宫度假(也就是后来改名为华清宫的地方),派遣高力士从寿王府接来了杨氏女,让她成为女道士,赐号“太真”,居住在内太真宫。

一晃到了天宝四年七月,玄宗册封了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与此同时,在凤凰园册封太真宫的女道士杨氏为贵妃,待遇堪比皇后。贵妃正式觐见那天,宫廷上演了一曲千古流传的《霓裳羽衣曲》。(这曲子背后的故事相当神奇:据说当年玄宗在三乡驿眺望女儿山时灵感乍现创作出来的。诗人刘禹锡也曾为此留下诗句:“开元天子万事足,可惜时光太匆匆,三乡驿站遥望仙山,归来谱写出《霓裳羽衣曲》。天子仙心自此飞向瑶池仙境,伴着三清八景悠然飘荡。忽一日乘白云升天而去,世间只留下那一《秋风词》婉转回响。”

此外,《逸史》还记载了另一个版本:罗公远在天宝初年陪伴玄宗,某个中秋之夜,他们在宫中赏月时,罗公远问玄宗:“陛下想不想随我一起去月亮上旅行?”说着,他拿起一枝桂花抛向空中,瞬间化作一座银桥,两人踏上桥去,行走几十里,来到了宏伟壮观的宫殿前。罗公远说这里是月宫,只见几百位仙女身穿素色长裙,在广大的庭院中翩翩起舞。玄宗上前询问:“你们跳的是什么曲子?”仙女们答道:“这是《霓裳羽衣曲》。”玄宗用心记住了这曲子的旋律,回到人间后,便让乐官参照记忆中的曲调编创出了《霓裳羽衣曲》。

由于这两个传说版本有所不同,此处都做了详细记录。就在贵妃册封的当晚,玄宗亲手赠予她珍贵的金钗钿合,还亲自拿着丽水镇库紫磨金精心打造的步摇,走进她的妆阁,为其插在鬓上。玄宗兴奋不已,对后宫嫔妃们炫耀道:“朕得了杨贵妃,就如同得到了稀世珍宝一般!”

话说在大唐盛世,玄宗皇帝时期,一叫做《得宝子》(又名《得子》)的曲子横空出世。原来,在开元初年,玄宗皇帝身边有两位重要嫔妃——武惠妃和王皇后。不幸的是,王皇后膝下无子,而武惠妃诞下的皇子不仅英俊非凡,还深受皇上宠爱,甚至一度压倒了皇后。直到开元十三年,皇后被废黜,此后宫中无人能与武惠妃争宠。而在二十一年十一月,武惠妃逝世后,后宫美女如云,却没有一个能打动玄宗的心弦,让皇上倍感寂寞。

此时,杨贵妃华丽登场,她不仅魅力胜过武惠妃,还有三位同样丰满秀丽、诙谐有趣的姐姐,她们每次入宫,都能逗留许久,让整个皇宫都充满了欢笑。宫中上下尊称贵妃为“娘子”,其地位与皇后相差无几。册封贵妃当日,其父杨玄琰被封为济阴太守,母亲李氏封为陇西郡夫人,甚至连祖父也被追赠为兵部尚书,祖母封为凉国夫人。贵妃的叔父杨玄被提拔为光禄卿银青光禄大夫,远房堂兄杨钊连任数职,贵妃的亲哥哥杨忄舀也在朝廷任职。她的堂弟还娶了武惠妃所生的太华公主,因这层关系,备受皇室宠爱,赐予豪宅紧邻皇宫。由此,杨家势力如日中天,无论有什么要求,各级政府官员都如同接到皇上的圣旨般遵从。各地奇珍异宝、仆从、骆驼骏马,每日络绎不绝地涌向杨家。

彼时,北方重镇范阳的节度使安禄山深受玄宗恩宠,甚至被唤作“儿”。一次,他在便殿与众同乐,每次都只向贵妃行跪拜礼,而不拜玄宗。玄宗不解,询问缘由,安禄山一本正经地回答:“我们胡人只知道妈妈,不知道爸爸。”玄宗听后哈哈大笑,对此不予计较。不仅如此,玄宗还让杨家人与安禄山结为兄弟姐妹,每次彼此往来都要举办盛大的宴席庆祝。起初两家交情深厚,但随着时间推移,双方权势逐渐抗衡,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天宝五年七月,贵妃因醋劲大、举止跋扈触怒了皇上,被贬乘单车送回杨家。玄宗皇帝在中午时刻因思念贵妃而茶饭不思,对周围事物勃然大怒。高力士看穿皇上心思,上奏请求将贵妃召回。当天夜里,高力士打开安兴坊,从太华宅悄悄接回了贵妃。次日清晨,玄宗见到贵妃后大悦,贵妃也含泪道歉认错。皇上随即下令召集两市杂技艺人前来表演,只为博贵妃一笑。贵妃的姐姐们和杨忄舀等人刚开始还担心惹祸上身,抱着哭泣,但随着皇上的恩赐越来越多,连御厨做的美味佳肴也一道送到,他们的心情才逐渐放松下来。贵妃被送出宫时,皇上烦躁不安,有时还会拿宦官出气,甚至有宦官因恐惧过度而去世。这次事件过后,贵妃的地位愈稳固,后宫其他嫔妃再也无缘得宠,玄宗的眼中只剩下杨贵妃一人。

七年的时光流转,加钊御史大夫的职位上,权倾朝野的京兆尹诞生,他荣耀地被赐予“国忠”之名。他的大姨、三姨、八姨,纷纷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一时间,这三位夫人同日受封,风光无限,每月都能领到十万的零花钱,专供她们打扮得花枝招展。可奇怪的是,这虢国夫人偏偏不施粉黛,她自信地素面朝天,仿佛天生丽质,无需任何修饰。杜甫当时还特地为她赋诗一,赞美她: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