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从原始部落到全美洲帝国免费 > 战国七雄之魏国篇乐羊(第2页)

战国七雄之魏国篇乐羊(第2页)

公叔痤虽然大权在握,但在他任职期间,对于举贤任能可以说是“武大郎开店——不容大个儿”。

比如,一个能治国兴邦的级人才,来自卫国的王孙公孙鞅,也叫卫鞅,只能在公叔痤麾下当一个中庶子这样的小官。

公叔痤早就明白了公孙鞅的厉害之处,但是直到魏惠王九年(公元前361年),公叔痤临死之前才向魏侯提出了要重用公孙鞅的建议,并且提醒魏惠王如果不能任用公孙鞅一定要杀了他。

等魏惠王走了,公叔痤又赶紧把公孙鞅叫进来交代让他快跑,不然魏惠王就要杀他。

还说我这是先国家后私人,你看看我这是多么的为国为民啊。

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资治通鉴_周纪_商鞅变法》

公孙鞅沉默了一下说,魏惠王不会听你的话重用我,那他也不会听你的话杀我。

果然,魏惠王逢人就说公叔痤是老糊涂了,什么不重用就杀,这岂不是前后矛盾么?

结果公叔痤死后,公孙鞅看自己无法得到重用于是干脆跑到秦国,在秦王这里一展才华。

秦国强大起来之后,公孙鞅先建议秦国要占据魏国最重要的河西,这也是吴起当年率领魏武卒打下的重要基业。

公孙鞅跟秦王说:魏国和秦国现在是以黄河为界,而魏国占据这样的有利地形,魏国强大了随时可以打我们,但是我们打魏国就要面临黄河、两道天险,这太被动了,现在趁着魏国刚刚被齐国揍了一顿,魏武卒折损大半的好机会,我们一举占领崤山天险,魏国害怕肯定要迁都,到时候有黄河和崤山两道天险的就是秦国了,这是帝王之业啊。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向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资治通鉴_周纪_商鞅变法》

秦王大喜,觉得公孙鞅说的太对了,就让他领兵攻击魏国。

于是刚刚战败的魏国当其冲成了秦国练兵之地,而且公孙鞅为了战必胜,还故意以魏国故人的身份请魏军主帅聚会,结果公孙鞅直接埋下伏兵,俘虏了魏国主将公子卬。魏军还没开战主帅就没了,于是败得一塌糊涂,崤山天险也丢给了秦国。

魏惠王这时候真的害怕了,就只能忍痛把整个河西之地割让给秦国,自己也迁都到大梁,这个时候才后悔: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恨不用公叔之言!”——《资治通鉴_周纪_商鞅变法》

看魏惠王这个时候还在感谢公叔痤,根本不清楚,到底是谁把魏国害成了这个样子的。

公孙鞅获得了如此战绩,秦王就把商於十五个邑封赏给他,于是从此人们都管公孙鞅叫做商鞅!

《资治通鉴》中的这个故事完美体现了一个只想着自己权利的人是如何的可怕!

公叔痤为了自己的个人利益,先是逼走了名将吴起;后来又压着手下人才,不推荐公孙鞅给国君,直到自己临死前才把公孙鞅推荐给国君,而且两边都讨好,不但给自己留下来重视贤才的美名,还最后留下了能识人的记载。

哪怕商鞅带领的秦军打的魏国迁都避祸,魏王还在感念公叔痤说的对啊,当时就该杀了商鞅的!

魏王根本没有意识到是谁让魏国这个七雄最强的国家沦落到现在这样的境地?

公叔痤这样的人可以说是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典范,一生吃喝玩乐享受完了,自己甚至在史书中被称为贤相,但实际上他却是魏国最大的毒瘤,魏国从七雄最强直接沦落到迁都避敌的惨状公叔痤就是罪魁祸。

其实在现代社会中,公叔痤这样的人一点也不少,他们为了自己的一点私利,排斥异己还打着为你好的幌子,来回挑拨离间,可以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往往一个企业的衰落,都是因为有了公叔痤这样的精致利己主义者,他们一心为自己,毫不担心自己这样的行为会让公司干黄了,他们只需要跳个槽,美化一下简历,照样拿高薪。至于原公司的老板,可能还在念叨:悔不听公叔痤之言啊!

读历史的乐趣就在这里,从号称帝王之书《资治通鉴》中我们可以以古鉴今,汲取古人的智慧。

读史可以明智,鉴古可以知今。《资治通鉴》之所以有名,不仅仅是他是历代帝王将相必读之书,更是读懂了这本书就是读懂了人性,读懂了智慧,懂得何时进,何时退!

注:庞涓篇和孙膑篇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就不再表了,想具体了解的朋友可以到度娘上去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