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东洲奇闻录 > 第21章 回到临淄(第2页)

第21章 回到临淄(第2页)

“又要能干又要听话,哪儿来啊?这世上,能干的大都不听话,听话的大多做不了事。我看你还是单着吧,要求这么高。”杜襄成忍不住拍了一下他的脑瓜。

“那可不一定,”林长晔挨了一下,一骨碌爬起来说,“你们高昌国没有,不代表别的地方也没有。在我们渤海国,再聪明能干的女孩子也会被家里要求听男人话的。”

两人正有一搭没一搭地开着玩笑,忽然有家仆来报:有个女子自称是高昌人,有要事求见清源君。

林长晔一下蹦起来,对杜襄成说:“我可不认得多少高昌女人,除了姐姐你也就你们王上了,可别是高昌王亲自来找我!”

家仆道:“不是的,是个年轻女子,看上去只有二十出头。她还说……”

“还说什么?”林长晔问。

“说君上您答应过给她一根簪子的。”家仆道。

“什么簪子?”杜襄成一下子来了兴致,指着林长晔道:“我说你小子到底在外面欠了多少风流债?还搞到我们高昌女人头上?当心被我王知道了打你一顿!”

林长晔道:“冤枉啊姐姐,我向来都很洁身自好的好吧?什么簪子不簪子的我哪知道?打走吧,就说我不在。”

“呃,君上,”家仆面有难色地说,“那女子说了,如果清源君不方便,她见一见武安君也是可以的,她说武安君认识她。”

“是我认识的人?”杜襄成满腹狐疑:“那就请她进来吧。”

“拜见清源君、武安君。”那女子一进门,盈盈下拜。

“悠儿,怎么是你?”杜襄成惊讶道,“你是怎么找到这儿来的?”

郑悠儿腼腆地笑道:“我是跟着武安君您的车驾过来的。”又对林长晔道:“清源君,您不是说过有根一模一样的簪子吗?能给我了吗?”

“你说那个簪子啊!嗨,瞧我这记性!簪子倒是有,只是不在这儿。”林长晔皱了皱眉,“在我府上呢。”

“什么簪子?”杜襄成问。

郑悠儿拉着杜襄成的袖子,楚楚可怜地说:“那一日,王上命我带了印信来找清源君,怕清源君不信,特地从头上拔下了那根簪子让我一起带着。那簪子是当年清源君出使我国的时候,奉渤海王之命送来的,王上几乎每天都戴呢,可是那天被我不小心给摔坏了。要是王上知道了,肯定要骂我的。”

“她问你要了?”林长晔问。

“这几天倒没有,她天天跟渤海王在一起,大概没想起来吧。”郑悠儿道。

听到郑安雅和林长卿每天腻在一起,杜襄成和林长晔都忍不住笑出了声。郑悠儿急了:“武安君,清源君,你们别光顾着笑啊!王上现在是没想起来,但没准过几天就想起来了。”

“好了,没事。不巧这几天我家门口被人堵了,等过两天,我悄悄地回府一趟给你拿出来好不好?”林长晔忍着笑说。

“那要等几天啊?我每天在王上身边都提心吊胆的。”郑悠儿焦急地说。

“长晔,让她和我在这儿住几天没问题吧?”杜襄成问。

“没问题啊,我这儿地方够大。”林长晔道。

“悠儿这样吧,”杜襄成拍了拍她的手,“你这几天就陪我一起住在这里,我叫人给王上带个信去,就说我要你陪我玩几天,让王上给你放个假,等拿到了簪子你再回去,好不好?”

“当真?那太好了,多谢武安君!”郑悠儿感激地说。

渤海国王宫千秋殿内,郑安雅和林长卿正陪着郑河清用点心。

郑河清问道:“安雅,我们多少年没见面了?”

郑安雅道:“阿咪吉,距离我上一次来临淄,正好七十年。”

“你长大了,”郑河清叹道,“变得我快认不出来了。我这些年不理政事,却也听说高昌国的国力已经过我们渤海国了。这是当年我和姐姐想都不敢想的事。”

“娘,安雅是位好国君,她很受国民的爱戴。”林长卿说。

“遥想当年,我虽然贵为王后、王太后,但总有人私底下议论我的出身。他们说高昌人是蛮夷、是妖怪,说我不懂礼数、不配做王后。”郑河清的语很慢,话音有些颤抖:“就连长卿的名誉也受了牵连。”

“咱不提那些伤心事了,娘,如今我们都好好的。别的儿子不敢说,至少在渤海国内,绝对没有人敢非议您的出身。”林长卿拉着郑河清的手道。

“不光是渤海国,在高昌国也不会。”郑安雅道:“阿咪吉,从今往后,您不仅可以靠长卿,还可以靠我。”

“好,好,太好了。要是按照神族的习俗,你母亲过世后,我就是你母亲,你和长卿就像亲姐弟一样了。”郑河清含着泪说道。

郑安雅听到这话,勉强地笑了笑,低下头自顾自地喝茶。郑河清的话就像一根尖刺扎进了她的心里:按照神族的习俗,姨母所生的兄弟姐妹就如同一母所生的兄弟姐妹一样,被视作“自家人”,有着同样的姓氏,是不能通婚的。在神族家庭中,姐妹们一起照料彼此的孩子,不会对孩子区别对待。孩子们也可以把母亲和母亲的姐妹、堂姐妹等家族中与母亲同辈的女性都叫做“阿咪”,也就是将母亲和姨母都视作生母。所以在传统的神族看来,她对林长卿的这份感情算是禁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