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肯定不合葬啊。
兩個人又不會一起死,那埋兩次動靜不更大,目標更明顯嗎?
給天幕這麼一說,好像他們是怎麼事先謀劃好的一樣。
劉徹和始皇帝反應更劇烈。
什麼叫沒有不被掘的墳墓?
他們表示收到了一萬點暴擊。
所以他們的墓還好嗎?
真是讓人抓心撓肝。
【既然都提到曹丕之墓,這裡便不得不插播一個小烏龍。雖然我們一直知道曹丕之墓在陽山,且自己強調薄葬,又有《終制》為引,但我們一開始還是華麗麗地將他的兒子曹叡的墓誤解成了曹丕的墓。
理由也很充分嘛,曹丕本人就比較矯情,性格又多變,萬一寫作《終制》,臨終又反悔咋辦。或者,先故布疑陣,其實換了個陵墓,也未嘗不可,畢竟狡兔三窟嘛。
再加上,萬一這些王侯將相對薄葬的理解,跟我們後世人的理解又億點點偏差,又怎麼辦呢。】
曹丕張了張嘴,最終什麼也說不出來了。
不是,你們後世之人是不是屬實有點欺人太甚了。
一會兒質疑他的人品,臨終反悔,還嫌棄他矯情?
他哪裡矯情了?
他是這種人嗎?
此外,他有必要這麼費勁心機嗎?還狡兔三窟。
你們挖他家墳就算了,還指指點點。
良心真的不會痛嗎?
【當然,後經考古勘探,我們證實,這確實不是曹丕之墓,而是曹叡之墓。曹丕之墓,估計是真的不樹不封,所以暫時還沒有線索,說不準已經化為養料了,但我們還是會繼續努力噠!
只不過也許因為之前的這麼一個小插曲,曹叡墓旁的導航時常精神分裂,一會兒說這是曹叡墓,一會兒又說您距離曹丕墓只有2oo米啦。
這對生前關係一般的父子,死後也要糾纏不休呢。】
曹叡、曹丕:……
他們這是無妄之災!
曹丕表示,你們要不還是不要努力了。
他不怎麼想被你們發現到底葬在哪裡呢。
曹叡則心有戚戚然,要不自己也學一下那個父皇,要不也找個什麼山進去躺下算了,看起來還是比較保險的。
最好連自己葬在哪個山都不知道就更好了。
【此外,司馬懿之諡號先為文貞,後又被司馬昭改諡為文宣。
嗯嗯,我們知道的,一定只是單純因為司馬昭不喜歡貞這個字,我們絕對沒想歪。
我們絕對沒有過度聯想,去思考為什麼曹魏明明諡號是單字,就你司馬仲達是不一樣的煙火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