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的朋友圈看不到她的动态 > 第62章 见贤思齐(第2页)

第62章 见贤思齐(第2页)

牟子说:“俗话有这样一句话,少见多怪,看见骆驼就说马的背部肿了。”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舜的眼睛有两个瞳仁。皋陶长个鸟嘴巴,文王有四个乳房。禹耳朵有三个洞,周公是个驼背,仪羲是个龙鼻子,仲尼的头能够转到背后看见身子后面的东西。

老子的额骨高耸(额角上的骨头向左象个日,向右的象个月亮。)手心里有十条手纹。脚下有十条脚纹。这些不也都是不同于一般吗?佛的相好庄严,为什么感到奇怪呢?

(2)问说:“人活在世上,没有不爱好荣华富贵而讨厌贫贱。喜欢玩耍而害怕劳苦。黄帝内经上说养性以五种佳肴(食、蔬菜、水果、鱼、肉)为上。”孔子说:“食不厌精致,鱼肉不厌切细。”今天沙门身披袈裟,日中一食,闭塞六情,把自己与世隔开。如果这样,还有什么趣味呢?

牟子说:荣华与富贵是人人所希望的,但不是合理的得到这个地位,就不去干;贫与贱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没有得到离开贫贱的道理,就不离开。老子说:五色使人眼花,五音使人耳聋,五味使人口爽,驰马打猎使人的心残忍、狂暴,自己身上带有稀世之物,使你走路时格外不放心,圣人为内在精神,并不为外表的好看。这话难道是假的吗?

柳下惠不以三公的职位来改变自己的行为。段干木不以自己的身体来换魏文侯的富贵,许由建巢住在树杈上,他们说那比皇宫还要舒服,伯夷叔齐在阳山上挨饿,他们说比周朝的帝王吃的还要饱。各人有各人志向吗!这怎能说没有趣味呢?

(3)问说:汉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闻有佛道(是在什么时候)?

牟子说:从前汉明帝夜里梦见一神人,身体光,飞在殿前,皇帝看见后非常高兴欢喜。第二天遍问群臣:“这是什么神?”有一位通人傅毅说:“我听说天竺国有位得道的人,称号名为佛。飞行天空,身体有日光彩,大概您梦见就是这位神了。”

于是皇上明白了,就派遣大臣中郎将蔡愔、博士弟子王遵等十八人,在大月支遇见了当时在那里游化的摄摩腾、竺法兰二位大师,得见梵本佛经及释迦牟尼白毡像。

东汉使者诚邀二位高僧东赴中土弘法宣土教。并在白马寺译出了《佛说四十二章经》,藏在兰台石室第十四间,当时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白马寺,在寺的墙壁上画了千辆车子万匹马,绕寺塔三圈,又在南宫清凉台上以及开阳城门上雕刻佛像,明帝活着时,预先修造陵墓。陵墓名叫显节,也在陵上雕刻了佛像图案。

这时国家繁荣富足,人民安居乐业,远方的少数民族都非常向往,仰慕佛教的深义,学习佛法的人由此而增多。

(4)问说:修道的人,据说能抵抗小病而不得大病,不用吃药就好了,实实在在有这种事吗?为什么学佛的人有病还要吃药呢?

牟子说:老子说,人在强壮时就老了,就不合正道了。不合正道就容易早死。只有得道的人才不生病也不强壮,不强壮也不老,不老也不病,不生病也不腐朽。所以说,老子最大的忧患就是身子。武王有病时,周公请求让他替武王死,仲尼有病时,子路请求给孔子祈祷神灵。

我见圣人都要生病的,没有看到不生病的人。神农氏尝各种药草,几乎死了几十次。黄帝顶礼接受岐伯的治家和药物。这三个圣人,难道还赶不上如今的道士吗?考察这些话,也足可以废除他们的这些看法了,这是一个道理。

(5)问说:佛教尊敬崇尚无为,喜欢布施,小心谨慎的持戒,好象前面就是深渊,一不小心就要掉到万丈深渊里了。现在沙门贪着好酒或者娶妻,抑或买贱卖贵,专门干那些欺骗众生的事。这在世间来说是虚伪的人。而佛道能说这些是高尚无为的吗?

牟子说:公输班能教给怎样使用斧子、刀、打墨线,但不能使人变得像他一样巧;圣人能给人讲道理,但不能使人照着去做。皋陶能处罚犯罪的人,但不能使好贪的人(小偷之类)成为象伯夷、叔齐那样廉洁。五刑能诛杀犯罪人,不能使恶人成为象曾哲、闵子骞那样的高尚。

尧虽圣贤但不能教化自己的儿子丹朱成为好人。周公旦虽贤哲,但不能教训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难道是唐尧教育的不好?周公的道德不高吗?但对于恶人也是无可奈何。譬如世人学的知识渊博,然而却迷于财物,贪好色,能说是六艺教人学坏的吗?河伯虽是管水的神仙,但不能淹6地上的人。飘风虽快,但不能使小溪里的水起波浪。应当责备人不能照着去做怎能说是道不好吗?

(6)有人问:孔子说:“人还不能事奉,怎么能奉事鬼呢?没有把活着的事情搞清楚,又怎能去弄明白死了的事情呢?这些话都是论语上记载的呀!现在佛家常常要说生死的事,和如何度鬼神的方法,这大概不是圣贤及聪明人所说的话吧!实践道德的人,应该归心于虚无澹泊,任其自然,最后的意思应归结于朴素的本质。为什么要说生死及鬼神那些没必要的事来扰乱你的意志呢?”

牟子说:“象你这个说法,就是人家所说的只看见事物的外表而没认识事物的本质,”孔子讨厌子路问事情不分先后,就以此话来抑制他。

孝经说:“修祠堂、庙宇、写牌位等都是用来祭祀鬼神,春天扫墓,秋天烧纸钱,以此来表示后人对祖宗的长思和怀念(孝敬及思念父母)。”又说:“活着奉侍的办法是爱敬父母,死后孝敬的办法是悲哀悼念。”这些难道不是教人们事鬼神,让你明白生死的不同侍奉吗?周公为了哥哥武王的生命能够延长,就写了一篇祈祷文说自己有事奉鬼神的才能本事,能给鬼神办事(自己愿替哥哥死去)。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佛经说人的生死有一定的去处,不就是这一类情况吗?老子说:“既然知道了自己,又能守住自己的本质,这样,一生就不犯错误”。又说:“用你自己的智慧,来恢复自己的本来光明(本性即佛教所说的大圆镜智),就不会给自身留下灾祸。

这个道理就是告诉我们生死所去的地方及吉凶的归宿(善恶果报)。最高最微妙的道理,它的实质贵在清净寂寞(不多说)。佛家难道好说吗?这是你来问我,我不得不回答你。钟鼓不敲难道能自己响吗?钟鼓有声必须用鼓槌去敲打才出声音。

善问:世间对佛学的疑问千千万万,不信是常态。你曾经又有过那些疑问呢?

善文:多疑惑便要多思考,思考多不如行动起来去实践,因为只有实践才出真知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