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好莱坞 动作巨星 > 第471章 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万字大章(第5页)

第471章 论首富如何不吸引仇恨万字大章(第5页)

“我反对,林源这样的人不当富,难道让那些躺着吸血的人当富吗?”

“你要是也能做到林源的表现,我也支持你当富!哈哈哈,只要你还有命来花这笔钱。”

“林源的道路就摆在那儿,又没人不让你走,眼红的话你也可以走啊。如果你做不到,就别瞎逼逼,只会让你嫉妒的模样显得丑陋。”

清一色的都是表达对林源支持的言论。

看到这里,林源已经基本看懂这篇《纽约时报》的报道了。

真是一个高手操刀的文章,不在于文字的辞藻有多么华丽,而是在于每一个论点和切入点,都是精心选择的。

在列举林源拍摄的电影时,《英雄》,《卧虎藏龙》都是他前期很重要的作品,甚至还凭借着这两部作品,上过《时代杂志》封面。

但这篇报道却完全避而不谈。

不是因为这两部电影有什么缺点,而是因为这两部电影中,林源太安逸了,没有吃什么苦,和想要引导的情绪完全没关系。

《纽约时报》这一段文章,着重强调的都是林源在电影中的受伤和生命危险,进而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词:“血汗钱”。

同样是财富,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赚到这笔财富,给大众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你要是强取豪夺,躺着吸血,大众只会想要把你吊在路灯上。

但你要是辛辛苦苦,冒着生命危险赚血汗钱,大众只会觉得:这个钱我确实赚不到,你敢冒风险吃天大的苦,活该你赚这个钱。

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开篇时不停的示弱,反复强调林源的底层出身。

然后叙述林源早期跑龙套的不容易,受到的打压和种族歧视。

接着再重现他崛起过程中受过的苦,目的是削弱大众对于他获得巨大财富的嫉妒。

可以说是每一步都踩在了大众的情绪上,步步推进,环环相扣,才能水到渠成的引出这种共鸣。

在林源的猜想下,下一步应该要点一下他的富身份,把这种身份和底层人民圆梦的“美国梦”联系在一起,但不会凸显他的财富规模,而是用春秋笔法一笔带过,甚至是跳过。

果然如他所料,后面的文字写道:

“我们在看很多好莱坞明星的电影时,会不由自主的产生一种想法:

那就是他是那么有钱的富豪了,我收入比他低那么多,为什么还要给他贡献票房呢?

我是穷人,我为何还要看着他继续增加财富呢?”

“可林源不一样,他和我们一样都说是底层,他用生命给我们来带奇迹,他代表着我们向上的梦想,他代表着我们外来少数族裔的‘美国梦’。”

“总统选举时,我们用一票一票的选票,选出我们心中的最佳代理人。”

“在林源成为富的道路上,我们用一张一张的电影票,告诉这个时代:这才是我们真正接受的‘拼命富豪’。”

“他成为全球富,是我们所有人的胜利,是这个时代的幸运。”

至此,《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完成了整篇逻辑层层递进的论述。

大量的读者们,纷纷在评论区表示赞同:

“我完全赞同,这世界上总是不可避免的一定存在富豪。假设富豪不可避免,那为什么不能是林源这样的人呢?他的财富来的如此干净,让人丝毫生不起一丝嫉妒。”

“哈哈哈,想到林源的富身份,是我们一张一张电影票撑起来的,莫名有种参与感。如果将来林源一如既往的拼命,继续给我们带来惊险刺激的电影,我就会一直支持他,我完全不介意他更富有一些。”

“对,比起那些大腹便便的老男人,还是林源这样年轻帅气的富豪,看的令人顺眼,一点都不油腻。”这显然是一名女读者。

“你们再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买票看林源的电影,是不是相当于你花钱打赏世界富,看最富有的人拼命表演来取悦你?这样一想,简直是爽爆了!”

“有道理!竟然还能从这种角度看问题,你真是个鬼才!”

这些评论让林源也忍不住感叹笔杆子的力量,真是能通过文字,成功的把我的想法,变成你的想法。

林源又有些庆幸,《纽约时报》给他创造的名词是“拼命富豪”,而不是什么“平民富豪”。

要真的整出一个什么“平民富豪”这种词汇,那就太讽刺了。

不管怎么说,林源今天是体会了一把什么叫:入关后,自有大儒替我辩经。

《纽约时报》的这一套话术,非常成功的解构了林源潜在的风险。

林源也是有不少敌人的,他不相信敌人不会借着这个机会,趁机抹黑他的形象,进而达到破坏他未来电影票房的目的。

毕竟作为一个演员,他需要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认可,电影票房才会有更好的成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