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枝江案情 > 第十七回 我有迷魂招不得(第2页)

第十七回 我有迷魂招不得(第2页)

“同伙的话,确是有的。”

后来的这个人虽未戴斗笠,可脸上却被一张牛头面具遮住,那面具蓝底赤纹,漆色浓重,张口露凶,双目圆瞪,两根牛角斜斜上指,透着股凶悍威严之气;头扎成几条粗辫,散在脑后;穿深青色布袍,衣襟袖口有着彩色花纹的滚边,胸前挂着奇形饰品,双手分持羊皮鼓和法铃。

王珈乐出身辽东,曾见过当地萨满、出马仙之流作法的场面,心知眼前这人奇装异服,又随身携带法器,多半也是从事巫觋、祝祷之人,心中不由得多注意起几分。

可就在面具客吸引到王珈乐目光的一瞬,那斗笠客却突然暴起难,如猎豹般闪身接近,从斗篷下抽出一柄泼风刀照着王珈乐兜头斩下。

他本以为自己全力突袭必能得手,殊不知对方早已开启了“狼王躯”,凭借野兽般的直觉与反应度侧身避过了这一刀,同时伸手快往钢刀侧面击出一掌,随即一股绵密而急促的颤劲如过电般自刀身传至他手臂,险些叫兵刃脱手。

这一掌乃是“铸寒掌”中的“飞鸿踏雪”,最是迅捷轻巧,出招时以掌力出震颤冲击,刺激目标神经,中者便如赤身入雪地,全身会不自觉地开始颤抖,继而失去对肢体的控制。方才一掌击中斗笠客的刀身,此时他右手前臂均有酸麻之感,心中惊奇不已,忙将泼风刀换到左手,再去迎向王珈乐的反击。

此时王珈乐已然化掌为爪,直袭斗笠客面门,后者举刀横撩,却只砍中了对方的残影。王珈乐却是在刀锋掠过之前放低身形,紧接一记扫堂腿,斗笠客急急收招后跳,避过了这一腿。

下一瞬,两人均以最快的度重整了架势,两道身影复又搅在一处。

斗笠客以兵刃对空手,本占上风,但知她招数精奇,又存心拖延,刀招谨守法度,只求无过。王珈乐见他刀法攻少防多,本欲战败敌,可瞥眼见到那面具客仍自伫立原地,只怕是在等待自己现出破绽,心中提防,便悄悄解除了“狼王躯”,以轻灵身法与掌法相迎。

刀光,掌风,竹影,扬尘。

某个时刻,斗笠客现,自己至少已有三次机会可以果断出刀,大概率能一击建功,而且对手的动作似乎也已不如刚开始那般行云流水。

于是他产生了可以放手进攻的错觉。

他猛然力贯刀背,脚下急进,单手旋舞,将泼风刀挥成一片连环光屏,欲要将对手搅碎。谁知王珈乐竟视那绵延刀锋若无物,一双玉手如穿花蝴蝶,在刀幕的间隙中灵活穿梭,不时在刀身、刀背上或点或按,或弹或压,每一击都恰好阻住斗笠客的攻势,令其无法进招,刀路的连贯性大打折扣。几招之下,这连环刀势竟已被连消带打,完全陷入了王珈乐的节奏中。

眼看同伴受挫,那面具客终于不再冷眼旁观。

但见他举起羊皮鼓,指节在鼓面上连连敲击。鼓音短促而沉闷,音色怪异,仿佛构成了一段段来自蛮荒深谷的节奏,王珈乐入耳只觉心烦意乱,难以集中,如同魂不附体一般,眼前斗笠客的身形渐渐扭曲模糊,果断撤步远离,重定心神。

面具客停止了击鼓,可那鼓声似乎还在王珈乐的脑中缭绕不去,隐隐令她有些恶心反胃。

“故老相传,川黔、滇边彝人尚鬼,部族中有男女事巫,可驱鬼招魂,谓之‘毕摩’、‘苏尼’,阁下莫非也是此类人物?”王珈乐问道。

“在下不才,正是‘苏尼’。”面具客也不隐瞒,大大方方地回答道。

尽管看不见面具后面的脸,王珈乐仍觉得他此时的表情一定是邪恶又神秘的微笑,很符合她对这类从事迷信活动人员的刻板印象。

喜欢枝江异闻录请大家收藏枝江异闻录本站更新度全网最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