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是说顾秋炫富,其实最好的炫富就像刘东回宿城老家一样,直接钱来得实在,那样既省事儿又不麻烦。
但是顾秋觉得那样不是长远之计,单单一次钱,哪怕是每个人个一两万块钱,无非就是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是也只能暂时的让村民高兴一下,改善一下。
甚至有的人还舍不得花,大部分都是省吃俭用的存起来,依旧苦哈哈的去地里刨食,要么靠天吃饭要么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所以这样对村子里面的长远展,以及父老乡亲们的生活起不了太大的改变。
顾秋要做的,或者说理想中的帮助是,让那些上了年纪的,大字不识或者没什么文化和技术竞争力的父老乡亲们,不用走远在家门口能照顾到家庭的情况下,也能有一份相对安稳和生活保障的工作。
顾秋会尽可能的在老家选址创业,但是由于业务性质的种种原因,能惠及老家的业务不多。
所以目前为止,除了绝味山农土特产公司以外,也只有去年筹建的,大别山深处的优质饮用水源地,天堂寨水库旁边那个星泉矿泉水灌装基地了。
好在老家地处大别山脚下,正宗的丘陵地带,附近的镇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种植,比如金银花和板栗,还有茶叶和橘子。
前段时间清明回老家祭祖时,县市的领导班子特意过来洽谈,几番沟通后双方一致决定加强互惠合作。
市府组织号召大规模种植特色片区,星泉公司投资一亿五千万,筹建星泉饮料生产基地,开设两条茶饮生产线和果汁生产线!
另外绝味山农再次注资8ooo万人民币筹建两个分厂,分别是凤山板栗厂和蕲县金银花露厂,专注于对当地特产板栗和金银花的各种深加工研,和生产销售。
届时,相信会有更多的父老乡亲因为顾秋的投资,增加一份收入来源,使得贫瘠的生活生一些改变。
由于卤味制品这种食物的保质期比较短,所以就要求快配送和快周转,因此绝味食品每次开拓出来一个新的市场区域,必定会先建立相对应的产品供应,和相匹配的物流配送体系。
在绝味的每个区域市场,戴文杰都会设立生产型的子公司作为生产基地,目前在全国已兴建了25个加工中心。
每个加工中心的覆盖半径在3oo公里左右,产品由工厂统一制作,并由冷藏车队配送至所辖区域的那些前端门店。
在生产模式上,戴文杰则对冷藏鲜货产品和真空包装产品区别对待。
冷藏鲜货产品以天为周期,根据前端各区域门店每天晚上反馈的次日需求量,借助电脑系统汇总,再由调度总台审核后推送至该区域工厂安排生产任务。
而真空包装的产品则以月为周期,总部的营销管理中心会根据上一个月的门店销售情况,和线上的实际销售数量一起,结合产品库存情况安排该月的生产计划。
一般情况下,生产计划制定之后再下给各大区域的加工中心,那些中心的生产基地接到不同的生产计划后再组织安排生产。
另外,为了提升加工工厂的效能,戴文杰还计划引进国外的自动分拣系统,通过智能分拣能力的升级,提高到件产品天,效率是人工分拣的3倍。
在这一点上,顾秋倒是持有不同意见!
目前为止绝味全国二十多个加工中心,刨除那些自负盈亏的加盟商门店外,单单是在职员工高达四五千人,启用了智能分拣系统后,势必会产能过剩,影响一部分员工的收入,甚至是工作。
这,可不是顾秋所希望看到的!
诚然,在商言商,做生意不是做慈善,戴文杰出于企业展的考虑,提出来这样的计划无可厚非。
但是顾秋所考虑的是,绝味食品本来就是重生后剽窃来的的初创企业,他最大的作用就是顾秋事业起步阶段的过渡,对于顾秋来说,它的象征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
因为顾秋既不打算靠绝味食品上市圈钱,也不打算靠绝味食品成为支柱产业,只是觉得能做一些实体产业,养活一帮子员工,为社会提供一些岗位,再交点税收,就算是为经济展做贡献了。
真要是启动自动化分拣了,那些员工怎么办,全部裁掉?
显然,在这个问题上,戴文杰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在不能妥善安置处理的情况下,顾秋只好选择暂时搁置。
回到绝味食品的销售环节,因为卤制品的产品同质化较高,食材的短保期又限制了直营店和加盟店单店的销售半径。
因此,快消食品领域门店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实际的销量情况,所以戴文杰在刚起步时就定下以连锁加盟为主,直营展为辅的商业模式。
借力那些加盟商的加盟代理,以实现绝味门店和品牌的快扩张,特别是近几年,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善,绝味鸭脖更是以每年12oo家左右的净新增门店度扩张市场。
目前的所有门店数量已经逼近家,覆盖了华夏境内各个省份,在戴文杰的规划局里,前期的“跑马圈地,饱和开店”之后,绝味食品现在开始逐步强调“深度覆盖,渠道精耕”的策略。
比如戴文杰如今正在研究重新深化商圈布局,希望能够带领绝味食品实现更深层次和更高质量的市场覆盖。
好在,不同于前世虚高的售价,在顾秋的控制下,绝味食品的价位比较亲民,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售卖标准,这样也更易于为大众客户所接受,增加购买率。
顾秋本意是想起来,自己当初花大几十块钱买的卤味分量,抱怨那些厂家黑心卖高价,所以自己能做主的时候,才尽可能的控制绝味鸭脖的售价标准。
谁曾想这样的无心之举,居然也对绝味食品展更多门店,提升区域门店的覆盖密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