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在拿到这些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便汇报给了皇上,皇上很满意,当即决定派人前去着手处理西藏事宜,争取快速完成。
“这件事情要不要我亲自走一趟?”
“之前你不是说想要迁都北京吗?而且做出的规划已经彻底完成,地址已经选好,就在元大都已经彻底荒废的遗址上将其推倒,重建扩大范围。”
“彻底的建立新的紫禁城,我觉得为大明选址迁都的事情更加重要,这种事情随便派一个将军去解决就好了,你要不要再去审视一下图纸,还有注意的事项以及准备的物料和预计动工的预算。”朱标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之前选定南京,只是作为暂定的都城,毕竟刘伯温说过,这里是偏安之地,龙气已散,需要将都城安定在北方,才可以重振汉族的雄风,朱元璋对此事大为赞同的,只不过因为众多的事情推迟了不少,如今在永昌一朝正式实现的时候。
元大都便是元朝皇宫的遗址,不过已经四十年没人住了,想来也残破不堪,再加上交通不便,水流不利,推倒重来,破而后立,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想要修建皇宫,恐怕要出动几百万的民夫,甚至是耗费上亿两白银,花费十年的时间,这可是一个极其巨大的工程。
甚至动工的时候还要选一个黄道吉日勘探风水算测吉凶,毕竟是给皇上准备的居住的地方,什么都要恰到好处才能配得上皇家的身份和体面。
朱林仔细想了一下,迁都这事情确实是最重要的,是必定要将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分开,而且还会留下一套班底驻守南京,将南京作为陪都两京制便正式建立。
迁都的意义重大,可不是为了换一个地方。
之前迁都的事宜只是草草的说过,并没有制定正式的章程,将这件事情昭告朝堂和天下,之后恐怕又会引起风云和动荡。
政治中心的迁移必定会改变大部分的商业和生态结构。
变化代表着危机,同时也隐藏着机遇。
第二日,大朝会。
朱标便将选一个人去土上处理西藏事务,拿到了台面上,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毕竟对待西藏这事情的难度不高,但是成就很大,属于一个低投资,高回报的事。
如果能将这件事情漂漂亮亮的办好,定然能在皇上的心中留下一个能成干力的形象,给自己的仕途和政绩上添上一个大大的筹码和亮点。
说白了,只是去一个人监管就行了。制定的计划已经完成,汉王已经写好了手册,只要按着流程来,应该不会出现什么巨大的问题。
一时间,不论是文臣和武将都跃跃欲试,但是没有毛遂自荐的,只是相互推举。
“臣推举常茂…”吏部侍郎率先开口。
吏部侍郎不用看,那是皇上的人推举常茂,这也是皇上的意思。
明眼人都瞧得出来,皇上这是想给常家施加恩典,因此将这个到嘴的肥肉送到了常家的口中,但是自己不能开口,免得让天下以及臣工诟病他任人唯亲。
“臣虽然是个文官,但也有报国之志。臣铁炫请求韦建军一同前往西藏主办西藏的事宜。”督察院御史铁铉站了出来。
“打仗开疆拓土平定四周。这是我们武将的事,你们这些文绉绉的读书人凑什么热闹,哪凉着哪呆着去。”李景隆出言不逊。
在他眼里,这二年真的是什么人都有武将的功绩都不够分,这些文官还想着出来抢肉吃,太不要脸了。
朱林当时制定过规矩,王位除了皇上亲封以外,他们的儿子想要继承,必须都要有一定的功绩才可以爵位,同样要不然爵位就会降级。
李景隆如果再不努力的话,他的儿子日后可只能变成侯爵了。
李景隆的话就像点燃了一个导火索文成和武将,平时就看不对眼,当即就互相开始了人身攻击,一时间武将的污言秽语,文官的阴阳怪气将朝堂搞得那是乌烟瘴气。
高端的吵架往往用最朴素的方式以及最粗俗的语言进行,这些士大夫生起气来,骂起人来没有素质起来,和那些市井匪徒升斗小民没有任何的区别。
同样都是人身攻击那么高尚给谁看。
“不知李相爷有何看法,如果您心中有认为合适的人选,也可以举荐。”
朱标突然瞥见丞相李祺在旁边眼观,鼻鼻观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有些不爽,因此问问他有何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