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汉医是什么意思 > 第80页(第1页)

第80页(第1页)

太子刘据老老实实地说道:“我也不知道。”

霍善很有些失望。

等司马迁来了,几个小孩便找司马迁讨论这件事。

啃草根啃树皮吃有毒的野菜什么的,他们完全想象不出那样的生活该怎么过。

想想就很难受。

听说一旦没粮了大人们会交换彼此的孩子吃掉!

没饭吃真是太惨了!

像他们还这么小,肯定会被吃掉的!

司马迁:?

谁给小孩子讲这些东西?

司马迁道:“那都是春秋时期的事了,我们大汉不会出现这种泯灭人性的事。”

霍善给他一个“真的吗?我不信”的小表情。

司马迁:“……”

心好累。

这段时间的经历让他充分认识到自己不适合干教书育人这一行。

司马迁说道:“你们不信我,难道还不信陛下?地方上有灾情,朝廷肯定会拨粮赈灾,挨饿的情况可能会有,但远不至于要易子而食。”

说是这么说,其实司马迁心里也被几个小孩说得多了几分阴翳。

朝廷能拨粮赈灾,那得是在朝廷有粮的前提下。如果朝廷自顾不暇呢?

像刘彻这样动不动就搞大工程、大征战,国库迟早会被耗空。到那时候朝廷自己也没粮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地方上挨饿的黔首?

地方上的人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动乱。

秦为什么二世而亡?不就是因为秦始皇动不动就征召十几万人搞大工程,经年累月地征战与劳役几乎将整个国库掏空,也让天下黔首苦不堪言。这时候只要有人领头,他们便要揭竿而起。

如果在位的是有能耐的皇帝还好,换成胡亥那种既没治国手腕也没用人本领的昏昧皇帝,整个王朝很快便会分崩离析。

听闻刘彻有征伐南越与西南诸夷的想法,这昆明池便是为了打昆明而挖的,这与秦始皇当初南征百越多么相像?

只是这种唱衰的话,谁敢在刘彻面前说起?

难得几个小孩感兴趣,司马迁索性给他们讲起古时一些救灾赈灾的措施。

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都不会希望治下出现问题,尤其是地方官,人口和粮食产量可是关乎他们的年终考核来着。所以各地对这些事都非常上心,只要朝廷上下能正常运转,地方上出了问题都是可以补救的。

倘若君王昏昧无道,只要臣下懂得变通也能成事。

比如《晏子春秋》里头就记录了齐国闹饥荒,齐景公认为粮食该留着修自己想要的“路寝之台”,不肯拨粮赈灾,晏子便让人多花些粮食招聘灾民来修齐景公想要的行宫观景台,慢慢修,不着急,修足三年五载,只要在这期间灾民赚够了重建家园的粮食,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要是既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君王,也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臣子,那受苦的可就是天下黔首了!

司马迁这些话是讲给太子刘据听的。

刘据现在是太子,日后便是君王,司马迁还是想在他心里埋下点仁爱的种子。

比起正经的儒学大家,司马迁还相当年轻,说起话来没那么多大道理,太子刘据反倒能听进去几分。

霍善也听进去了。

这个晏子可真聪明!

霍善追问:“让人服劳役会给钱粮吗?”

司马迁道:“一般是不给的,晏子这是特殊情况。”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