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推迟,就是三天。
三天以后,天空才放晴。
电台电池的电量已经耗尽,由于天气原因也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童小虎考虑再三,决定还是派胡嘉亮一个人下山。
他对地形熟,一个人行动也快,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如果再多派一个人,又只能是新兵,不仅会削弱前哨班的兵力,还容易给胡嘉亮造成负担。
天刚亮,胡嘉亮就一个人下山了。
剩下的七个人,童小虎只安排一个人守着帐篷,其余六个人合兵一路,一起巡边。
胡嘉亮肩负重任,路上没有过多休整,马不停蹄地赶路,午饭后,就回到了连队,直接敲响了连长的房门。
林章峰非常惊讶地看着像刚从土里挖出来一样的胡嘉亮,赶紧给他倒了一杯水:“就你一个人?”
胡嘉亮点点头,迫不及待地端起水杯,一口就喝干了。
“上面出什么事了?”林章峰的心里一紧,他知道,如果没有要紧事,童小虎是不会单独派一个人下山的。
这几天晨交班的时候,报务班每天都汇报前哨班联络不上的问题。
天气不好,电台联络不上的情况在边防连就是家常便饭,所以林章峰也没当回事。
直到看到胡嘉亮的样子,他才暗叫一声不好。
胡嘉亮详细报告了张恒宁听到的情况。
林章峰半天没有说话。
一个全连军事素质最差、印地语也不熟悉的新兵,他的凭空揣测,可信度到底有多高,这确实考验一个指挥员的判断力和决断力。
林章峰从内心深处来讲,是不相信张恒宁的话的。
这份不相信,来自于根深蒂固的不信任,而这份不信任,又是从张恒宁在连队的次不光彩的亮相开始,延续至今。
与其说是不信任,不如说是看不起。
但林章峰也知道,一个成熟的军事指挥员所做出的每一个决定,绝不能只凭主观臆断和个人好恶,必须得尊重客观事实,同时,仔细观察敌方动态,全面考量战场态势,不放过任何风吹草动和每一个微小的细节,才能准确判明敌方意图,做出最正确的决定。
张恒宁的语言天赋毋庸置疑,而且,在事关国家领土这种重大事件上,一个新兵,除非自己有八成以上的把握,否则是不可能轻易说出自己的推测的。
至于张恒宁的大局观,林章峰倒是没有丝毫疑虑,而且这小子平时谨言慎行,林章峰决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打定主意,林章峰立刻找到指导员王建勇,讲了自己的想法:“立即派出一排、二排,共5o人上山,由我带队,在前哨班所处地域,加强巡逻,探明对方真实意图,避免对方有机可乘。”
王建勇立马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不过,他非常冷静,没有急于认同,而是从程序和细节上,做了补充:“我认为,应暂时按兵不动,先做好人员下午上山的准备。立刻上报营里,把我们的处置预案报告给营长,等待营部的指示,再进行我们下一步的行动和部署。”
林章峰点点头,庆幸遇到了这样一个好搭档,每次都能把他疏忽的漏洞填上:“看来,我的政治觉悟还是低了点。我马上打电话。”
营长听完林章峰的汇报,没有丝毫的犹豫,下令二连立即开拔。
为了填补二连战斗队上去前的这段兵力薄弱的空白期,他还下令四连立刻下来两个班,帮助二连协防边境。
这一天,是张恒宁一个人在帐篷里留守。
他刚悠然自得地吃完单兵自热食品,就听到帐篷外远远传来了脚步声。
脚步声很轻,听起来应该是一支队伍在前进。
恐怖的是,他们竟踏在一个步点上,只是偶有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