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今天这堂课讲什么?”
在皇宫最顶层的某间素雅书房内,面如冠玉的少年皇帝端端正正坐在一张书案之后,双眸炯炯望向坐在下手位置的张峰岳。
“陛下,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我朝中兴之主,毅宗皇帝”
随着张峰岳开口,书房内随即浮现出一位身穿龙袍的伟岸男子,一同投射而出的,还有一副相较于如今帝国疆域狭窄不少的地图。
“在毅宗皇帝还是藩王时期,帝国上下的形势一片风云诡谲,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于内,以一名魏姓宦官为的乱党联合朝中齐、楚、浙等朋党将旧日东林党击溃,把控朝堂,蒙蔽圣听。于外,外族崛起威胁帝国边疆,边防吃紧、四郊多垒。”
“在登临大宝之后,毅宗皇帝兢兢业业,励精图治,立志要挽回帝国的衰落,实现中兴之伟业。为了完成这个宏图大愿,毅宗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剪出魏党的羽翼,拨乱反正,重振朝纲。”
“继位的第一年,毅宗皇帝便完成了这个目标。随后毅宗皇帝还职于群臣,嘱咐朝廷上下勠力同心、致忠竭节,一举洗刷帝国积弊。自己更是以身作则,始终坚持经筵与日讲,即便是在边关战事紧急的时候,也不曾放下对儒家经典的学习。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勤勉程度令群臣无不感叹敬佩。被臣下誉为‘汉、唐以来良所稀见’。”
原本还听得津津有味的小皇帝此时皱起了眉头,对于这些史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干瘪历史,他早就背的滚瓜烂熟,根本提不起半点兴趣。
更被说张峰岳话里话外不断提及‘勤勉’二字,更是让他感觉一阵不自在。
“老师,您说的这些我都已经知道。”
小皇帝嬉笑着说道:“老师呀,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些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东西?”
被打断授课的张峰岳抬手推了推快要滑坠到鼻尖上的老花镜,抬起头看向小皇帝,表情严肃,似乎想要开口训斥。
可看到小皇帝那张灿烂的笑脸和眼中希冀的目光,最终张峰岳只是无奈一笑,说道:“那陛下您想听些什么?”
“我在一些黄梁论坛里看到,有一些明史学家说毅宗皇帝是纵横序,这是真的吗?”
小皇帝兴致勃勃的问道,可话刚出口脸色便陡然一变,下意识捂住了自己的嘴巴。
不过在看到老师似乎没有追究自己乱入黄梁的意思,这才心头一松,连忙讪笑着解释道:“我也是偶尔才会去看这些野史,大多数都是在好好学习老师您安排的课程。”
张峰岳闻言笑了笑,语气柔和道:“如果按照现在的序列体系来划分的话,毅宗皇帝确实是一名纵横序。”
“老师,那毅宗皇帝是怎么解决的魏党?”
小皇帝边问边比划:“是不是以大义号召天下豪杰,以雷霆手段讨伐?”
“并不是。”
张峰岳摇了摇头,言简意赅道:“毅宗皇帝铲除魏党的策略是先委身取信,再果断取命。”
这个答案显然让小皇帝有些失望。
在他看来,毅宗皇帝作为帝国的中兴之主,必然是旷古烁今的绝世雄主,即便是面对权倾朝野的乱党,也不可能做一些虚与委蛇的事情。
“快意恩仇只是底层草莽人物用来掩饰自身无智的借口,一时的委身也只是权宜之计,毅宗皇帝从没有想过要向乱党低头。”
见张峰岳又有开始说教的苗头,小皇帝连忙开口问道:“那毅宗皇帝又是怎么解决外族叛乱的威胁?”
“这就是毅宗皇帝名留青史,功绩并肩开国洪武大帝的地方。”
张峰岳的语气中也不禁带上了一丝敬佩,感叹道:“当时的大明帝国积弊已久,文人无骨、武将无力,根本无力阻止外族入侵的兵锋,边疆百姓时常遭到掠夺,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
“可就在这大厦将倾、危如累卵之际,毅宗皇帝却以经天纬地之才,从诸子典籍、道藏经书之中总结提炼出了‘序列’这个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提及过的概念,同时较为完整的构筑出了三教九流十二条序列的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定下影响整個帝国千年的‘开序大策’。”
“在‘开序大策’的指导下,帝国在短时间便内培养出了一批从序者,进入朝廷体系的各个关键位置,以其远常人的才干和能力,强有力的推动整个帝国进行革新。”
“毅宗皇帝以兵武结合夯实战备根基,以儒教精义统御庙堂百官,以佛道信仰维持民心稳定,以法名两序监察朝廷和民间,以墨序开创技术法门,以杂序振兴商贾繁荣,励精图治,帝国中兴的趋势自此一不可收拾。”
张峰岳说到此处停顿片刻,看着表情振奋的小皇帝,笑道:“这一次,毅宗皇帝便如陛下您想的那般,以摧枯拉朽之势将外族彻底击败,并且连根拔起,永绝后患。这样的家国大义,难道不比一个莽夫的快意恩仇更要让人心驰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