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瓜州和沙洲的吐谷浑部落,李琩也不能单纯的只看身份,就杀了了事,也不能主动挑起战争。
因为这里面牵扯的事极其复杂。
先,是瓜州、沙洲治下的吐谷浑本身,成分复杂。
在瓜、沙二州的吐谷浑部落,分好几个批次入驻。
最早的一批,是吐谷浑强盛时的原著民。
其次是隋炀帝大业年间,隋炀帝征吐谷浑,东边的吐谷浑部落又往西迁移一部分至此。
之后是唐高宗龙朔三年(663年),吐蕃击灭吐谷浑,吐谷浑部分人投唐,被安置在此。
最后是武则天圣历二年(699年),吐蕃赞普和论氏生矛盾,论钦陵兵败自杀,论钦陵的弟弟和儿子们投唐,原本属于论氏控制的吐谷浑部落再一次跟着投唐,又迁移了一部分到此。
由此可见,瓜、沙二州的吐谷浑部落,迁入的时间不同,原因不同,受汉化的程度和对大唐的忠诚度也不同。
其次,是瓜、沙二州的墨离军和豆卢军,甚至北庭伊州的伊吾军,这些军中,很多将士都是吐谷浑人。
李琩要是一杆子打死,这些军队很有可能内乱。
最后,是李琩对吐谷浑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他对边疆民族的政策。
安西、北庭、河西民族成分极其复杂,旁城部落到处都是,李琩手下的将领,一大半是少数民族。
比如高仙芝是高句丽贵族,安思顺、曹令忠是粟特人,白孝德是龟兹王族后裔,夫蒙灵察是羌族,契苾忠是铁勒人,之前跟随过李琩的论氏兄弟,是吐蕃人……
李琩在少数民族旁城部落和少数民族将士的环绕下,如果他的民族政策过于严厉,会引起其他民族部落和将士的戒心、甚至抵抗,如果过于宽松,又会让其他民族部落和将士,对他失去敬畏之心。
这还只是基于民族政策的考虑,如果再综合利益、军功、百姓、地方展等,那更是纷繁杂乱。
李琩要做一个好的节度使,就要平衡好各方权益,保持相当高的战略定力。
李嗣业见李琩沉默不语,谏言道:“殿下,既然如此,我们何不主动进攻,先下手为强?”
“不必。”李琩摇头,“主动进攻固然可以掌握主动权,但师出无名。现在是吐蕃劫掠瓜州、沙洲,一路北进的大好时机,他们必然不愿错过,我们只需以逸待劳即可。”
李嗣业疑惑道:“为何现在是他们北进的大好时机?”
“吐蕃虽然十年未兵进碛西,但一直暗中布局,他们一直等待时机。现在王忠嗣将军节制河西、陇右,但他现在的重心在陇右,在剑南西部。陇右和剑南离长安太近,王将军必须先解长安近忧。至于我……”
李琩微微一笑,“我令凉州、甘州在焉支山举行盛会,吐蕃以为我现在还在凉州,无暇西顾。我回来的消息,你们务必保密。”
“是。”众人同声领命。
虽然高仙芝和封常清军事能力强,但他们两人毕竟不是碛西主帅,在碛西能调动的人力、物力有限,下面的这些将领,也不一定都听他们的号令。
因此只要李琩不回来,王忠嗣顾不到西边,瓜、沙二州和碛西必定不能经受住吐蕃的强袭。
“还有,李将军你先去瓜州、沙洲,查一查豆卢军和墨离军的账。”李琩接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