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电影制作方面,我们选择最大程度的压缩成本。无论是特效还是演员,我们都选最便宜的。每部电影的成本,尽量控制在5o万元以内。”
“然后和这些大片们同期上映,甚至比它们还提前上映……毕竟这些电影的宣和上映之间存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只要我们卡好这个时间点,想完成微创比原创更早上映的壮举还是不难的。”
“这样一来,这些大片铺天盖地的宣传,也等于在帮我们宣传。由于我们电影制作成本极低,所以只要能接住一点点漏过来的流量,就能实现盈利目标。”
说完,女人把手上的资料放下,示意她说完了。
没错,这就是避难所公司的转型计划——蹭大片的宣。
只要一部片子宣传做得足够好,哪怕内容本身很差,也总是能捞到一些客流。
不过对于大成本大制作而言,这样的客流根本没法回本,所以他们必须注重电影内容的质量。
可对于名字完全靠山寨,把宣传流量分走一大堆,制作成本五十万封顶的电影,想要回本可以说是简简单单。
在国内,甚至整个国际市场,像他们这么做的还是头一家!……
在国内,甚至整个国际市场,像他们这么做的还是头一家!
卷烂的环境中,还有一片完全没被开过的蓝海!
这也是避难所公司哪怕是刚开始转型,也有底气信誓旦旦和杨若谦保证他们能赚钱的原因。
蔡猛低着头继续问道:“版权问题我们是怎么解释的,你再复述一遍,看看有什么需要更改的措辞。”
女人点了点头,继续说道:“我们的微创仅限于电影的封面风格和电影名字……内容的话,我们只会参考原著的简介资料,剧本则是由我们自己挥想象,完全原创。”
“我们的电影甚至还可以比原著更早上映,什么版权问题,根本就不存在好吧。”
“名字像一点又怎么样?电影内容完全不一样,我们也不会故意隐瞒观众,谁能告我们侵权?”
一部只是名字很相似,内容完全不同,上映时间甚至更早的电影,确实无论如何都无法构成侵权。
蔡猛仔细把文案审查了一番,又微微点头,说道:“那我们微创的标准是什么?你也说一下。”
女人继续道:
“第一,最近上映的热门电影Ip,比如最近《泰坦尼克号》的热度又重起来,重上映了。我们就花5o万拍一个《泰坦尼克号2》。”
“第二,名字要讲究,既不能吃官司又要吸引观众。”
“第三,能省的地方省,不能省的地方也要省。特效能不做就不做,主演只请十八线,配角只找当地社区的表演爱好者,宣传一毛不花。”
“第四,电影不全部山寨,偶尔也要进行真正的原创,以证明我们公司的实力。比如我们最近正在筹划的《鲨卷风》。”
“第五,拍电影的度一定要快,争取每个月都能拍出一部电影。”
蔡猛听完,仔细审查一遍之后,觉得完全没问题,于是总结道:“反正,我们就通过薄利多销的办法,实现盈利!”
女人还开玩笑般的说了一句:“而且,我们这么做还能养活一大批不知名导演和不知名演员,也算是为他们提供生活保障了嘛。”
如果这些演员在山寨片里面表现好,亦或是导演能硬生生把一部山寨品拍的特别好看,说不定还能帮他们打开通往真正娱乐圈的大门。
唯一受伤的,或许就是那些大制作电影……
问题是这样的“伤”对他们来说或许连破皮都算不上。
对消费者群体,避难所公司也会很认真的告诉他们这并非原版,不存在任何欺骗行为。
要提醒了之后还是想看,就属于愿者上钩。
综合考虑之后,避难所公司的高层集体同意了这个有利无害的转型计划。
蔡猛又点了点头,让女人坐下,同时目光看向了市场部的负责人,询问道:“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生产端……你来说说消费端的事情,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蔡猛又点了点头,让女人坐下,同时目光看向了市场部的负责人,询问道:“刚才我们说的都是生产端……你来说说消费端的事情,看看有没有什么问题。”
对这种山寨片,观众真的会买账吗?
能愿者上钩一次,还能愿者上钩两次,三次,甚至无数次?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理论,或许不好跟集团那边的高层交代。
市场部负责人早就准备好了稿子,他点头说道:“其实,很多时候看不看烂片完全取决于一个观众的心态。”
“如果大家心里的预期是看好片看大片,那看我们电影的人一定会气到破防。但现在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拍的片是山寨片,心中预期自然降低,甚至会有猎奇的人想花钱看看这片子究竟能有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