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阳周城城头上那依然飘着的黑底白色“秦”字大旗,战车上一直坐立不安的公孙易终于松了一口气。
自从收到斥候的消息,公孙易一边派人快马将消息送往咸阳,一边紧急抽调各地卫卒,等到安排好郡治肤施的防守后,就立刻统着大军出发。
紧赶慢赶,公孙易终于在阳周城城破之前,统着大军赶到了。
公孙易很清楚,这一次上郡突然遭受匈奴人大举南下,他这个上郡郡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为跟匈奴、羌、月氏等塞外满族有着长长的犬牙交错的边疆线,大秦给各个边郡中除了设置大量的烽火台用以示警外,给各个郡也都配备了大量的斥候。
由西至东,从陇西、北地、上郡、云中、雁门、上谷一直到渔阳、辽西、辽东三郡,每隔三五日都会遣出大量的斥候游弋在塞外。
除了刺探塞万的军情民生之外,更重要的是为了防备匈奴等蛮族突然大举南下侵入大秦。
半月前那一场连续三日的大雪,让上郡各地道路断绝,到昨日夜间公孙易才收到斥候传回的匈奴人大举南下同时寇边上郡、云中、雁门三郡的消息。
虽说这其中有天灾的原因,但是身为边郡郡守,在得授郡守之初就都被陛下叮嘱,严防塞外蛮夷南下是头等大事。
此际上郡已有数城被破,死伤黔首无数,他这个上郡郡守无论如何也是难辞其咎的。
那么,摆在公孙易面前的也唯有一条路了,那就是,他无论如何也要将这股十余万的匈奴蛮夷给牢牢拖在阳周境内,不能让这十余万匈奴蛮夷再逃脱他的视线。
即便是他公孙易身死,即便身边这两万步卒、两万骑兵尽皆死在这阳周境内,也决计不能让匈奴人进入关中境内。
这是公孙易唯一的选择。
不然在上郡传承百余年的公孙氏,始皇帝或许不会让其族灭,但是从此以后怕是再难翻身。
老实说,公孙易也是憋着一口气,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匈奴人竟然会真的有胆子大举南下,而且还是同时寇边大秦三个边郡。
要知道这上郡、这河西地还是他曾祖父、身配五国相印的公孙衍在“雕阴之战”中从魏国手中夺下的。
();() 虽说中途因为曾祖父和张仪争相邦之位失败再次转投魏国,最后又回到大秦任相邦,可是从公孙衍身死之后,上郡一直都是公孙氏的根基之地。
及至公孙易,累功再次被始皇帝授上郡郡守之位,迄今已经过去百余年。
云中和雁门两郡他公孙易管不了,也没余力去管。
但是作为公孙氏根基之地的上郡,如果在他公孙易手上,被匈奴人连连破城、使得无数百姓生灵涂炭,然后再从容离去,哪怕始皇帝不追究他的过错,他公孙易也无颜面对公孙氏的列祖列宗。
“传令卫郡尉,他所统领的骑兵按计行事。”
看到远处那乌泱泱的匈奴大阵,公孙易沉声道。
“喏。”
身侧亲卫得令慌忙应道。
“举旗!”
公孙易再次下令。
随着公孙易的命令,又一杆黑底大旗在“秦”字大旗旁边升起,白色的小篆赫然是“公孙”二字。
“所有战车居于战阵最外,盾卒策应,长矛手居中,弩手居内,全军加速朝着阳周城靠拢。”
连串的命令自公孙易口中飞快的下达,然后由亲卫快速的传达自军中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