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將下巴埋進她髮絲,聞著那股熟悉的甜香,他再次開口對她道:「對不起,林溫溫。」
他的尾音帶著幾分顫意,這聲道歉是為了從前他對她做的所有事,也是為了以後他要做的事。
顧誠因沒有告訴任何人,那本帳簿,他尋到了,就被封在那厚厚的泥石灶台中。
作者有話說:
給大家吃個定心丸,是he,會明媒正娶。
最晚下周,正文end,番外大概是會比較豐富的。
第7o章第七十章
◎原諒我◎
顧家的灶台是在顧游調去長山縣的半年前翻的。
家中雖有廚娘,但平日裡周迎總會親自下廚,顧游疼愛妻子,便幫她將灶房重整理了一番,尤其是那座灶台,里外皆是顧游一人完成。
顧誠因挖開灶台時,在那最深處果然看見了一個鐵盒,那裡面放著的便是失蹤十二年的帳簿,而帳簿之下,還有一封血書。
顧誠因先將血書打開,裡面將當初修建寶河塘的前前後後全部道出。
那時太子與寧家聯姻,借著來齊州督建寶河塘一事,中飽私囊,貪銀萬兩,借寧家之手,在榮陽暗中培養勢力。
太子不可私自傭兵,且又與氏族扯上關係,不論是於寧家還是於皇家,此事若是泄露,必定會是一場血雨腥風。
怪不得這件事時隔十二年,還未徹底讓他們死心。
而這封信,正是寧氏族人親自寫出的,原在那樣的氏族大家中,還是有人良心未泯,他所憂之事,並非只為朝綱,而是那被貪餉後的寶河塘,日後難以排澇,若忽生斷裂,對於百姓便是一場空前的災難。
他人微言輕,勸說不動,只好出此下策,帶著這本至關重要的帳簿,又血書一封,想要將此事公之於眾,然此事事關重大,太子與寧家皆不會讓他活命,他一路隱姓埋名,躲避追殺,就是為了有一日,能將此物呈於殿前。不為寧家開拓,但請聖上明斷,功過相抵,留寧家無辜之人性命。
然他根本不敢現身,又不敢輕易將此事與他人道,憂心於他人引來禍事,又或是被小人供出,躲躲藏藏三年之餘,終是尋得一位可託付此事之人。
這人便是顧誠因的父親,顧游。
顧游任職臨邑縣縣令數載,廣受當地之人愛戴,他品行端正,凡是親力親為,與百姓田間耕種,又開設免費私塾育童,整個臨邑百姓,沒有人不誇讚這位縣令。
當初顧游被平調去長山縣時,許多百姓每日都會送東西來府上,臨走那日,更是有人哭著相送。
正是因為顧游的口碑人盡皆知,寧家這位暗中觀察許久,最終才敢相信他,尋到了他的面前。
血書是由寧和所寫,而顧誠因記得,寧和是寧軒的親叔父,在他去上京投奔林府時,寧家對外稱他愛好詩文,四處遊歷,且在幾年後,又帶著寧軒來到江南遊歷,一去便是兩年,後來因寧國公病逝,寧軒才回了上京,而那時的寧和在返京的路上,也突染惡疾,不久便辭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