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搶空半個朝鮮,把胡定貴搞得焦頭爛額。
第十一師駐守蓋州和金州,還有十多萬治下百姓,糧食全靠在朝鮮高價購買。
朝鮮沒糧了,就等於第十一師沒糧了。
收到遼東文武官員的奏章,本就缺糧的趙瀚,只能勒緊褲腰帶,東挪西湊派船送去。
好在春天的時候,遼東三城十多萬百姓,已經全部種下了小麥。再熬一個月,就能收穫糧食,不過須得提防滿清劫掠!
不僅是蓋州,金州、復州也得守。
因為遼東半島的山區,還住著一些女真部族,鳳凰城(在本溪和丹東之間)也有滿洲八旗。滿清的軍隊,可以穿山越嶺,趁著小麥收穫季節劫掠鄉村。
不是有可能會來,而是肯定會來。
因為缺糧,都跑去打蒙古了,怎麼可能不搶眼皮子底下的糧食?
八旗軍還剩十萬左右,胡定貴那一萬人,肯定防不住的,甚至可能被重兵圍城。
趙瀚立即下令調兵,李正的第三師、蕭宗顯的第四師,盧象升的五千驍騎,全部坐船前往遼東半島。
胡定貴駐紮蓋州,李正駐紮金州,蕭宗顯駐紮復州。盧象升也駐紮復州,居中策應,隨時救援南北方向的友軍。
費如鶴移駐天津,張鐵牛移駐登州,關鍵時刻,立即坐船去遼東打仗!
……
舟山海域。
大同上海海軍副帥洪旭,曾經位列「十八芝」,而今卻成了捕魚專業戶。
為了在舟山漁場捕魚,上海海軍甚至因此擴軍,在舟山招募疍戶漁民做水手,這些人最清楚舟山漁場的情況。
座艦甲板之上,洪旭叼著菸斗,吞雲吐霧的抽著南贛菸絲。
他麾下的大小戰艦,正在用拖網捕魚。
明末的海洋捕撈技術已經成熟,大網主要有刺網、圍網、拖網、張網、建網、插網六類。
撒克遜時代,英國人捕撈鯡魚,用的便是流刺網,這種技術在浙江、福建、廣東非常普遍。
一網能撈4oo噸魚的拖網技術,同樣在中國應用廣泛,但拖網相對比較小。
這是因為海禁和倭寇,駕巨舟出海不但風險大,而且屬於違法犯罪行為。因此,擁有大船的商賈,都特麼跑去搞走私了,誰願意拼了性命捕魚啊?
明末清初,沿海地區最大的漁船,載貨量也僅三到四噸而已。
由於糧食緊缺,早在去年初,趙瀚就頒布了鼓勵海洋捕撈的政策。
第一,取消漁鹽稅。
第二,可以成立海洋捕撈商社,直接與鹽場對接,繞過食鹽銷售商,從鹽場低價購鹽(短期政策,糧食充足之後取消)。
明清都是有漁鹽課的,因為古代漁汛,大量捕撈鹹水魚和淡水魚。短期之內賣不完,礙於儲藏技術,必須用鹽來醃製。
但不法之徒愛鑽空子,名為販賣鹹魚,實則販賣私鹽。
一條五斤的魚,能掛半斤鹽上去!
於是朝廷就要收漁鹽課,限量供應用於醃魚的食鹽。這又讓權貴、官吏和豪紳鑽空子,趁機控制漁民和漁業,導致明清捕魚業一直難以發展。
這些鼓勵捕撈的政策,都是吳應箕上疏建言的。
吳應箕此人,因為多次建言立功,如今已升任江蘇右布政使。
政策一出,商賈和漁民果然響應,甚至一些海商都參與進來。漁船噸位越來越大,漁網也越來越大,一定程度緩解了糧食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