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宋應星代表大臣們領旨。
此事結束,盧象升突然拱手說:「陛下,南北各處邊疆,除了遼東之外,臣建議五年之內不要再打仗。就算要打,也不能打大仗。」
「我知道。」趙瀚表示理解。
這幾年擴張太猛,不但軍費及相關投入激增,而且占地盤也沒穩固。如今又在西南拓土,後續財政壓力極大,各種隱患也得慢慢抹掉。
只有遼東還得打,因為滿清殘餘勢力,依舊以寧古塔為中心盤踞在那裡。胡定貴忙於充實建州人口,還要開墾荒地、建設驛站,一直都沒能騰出雙手,接下來一兩年就要謀劃收復寧古塔了。
除了不搞軍戶和軍屯,不讓皇子去守邊,趙瀚的擴張思路,跟朱元璋是差不多的。
就是要遷徙軍隊和百姓,充實邊疆人口,牢牢打下根基,一步步平推出去。
明朝的邊疆策略失敗,軍戶制度和皇子守邊得背大鍋。
皇子守邊引發靖難之役,朱棣登基之後,還得給朱元璋擦屁股,把邊疆的王爺們都弄回來。再加上靖難之役抽走邊軍,這麼來回一折騰,朝廷缺錢缺糧缺兵,科爾沁草原直接送給朵顏三衛。而軍戶衛所制,也在朱棣晚年日漸腐朽,很多邊疆衛所已無法自給自足。財政給玩崩了!
明代的好政策,趙瀚虛心學習。明代踩過的坑,趙瀚小心翼翼繞過。
趙瀚說道:「北方三都護府,還有平南軍民司,短期肯定不能再動兵戈。但那安南阮氏,還有寧古塔的韃子,三年之內必須滅掉!還有,朝鮮國王愈發無禮,須遣使者去訓誡一番!」
朝鮮國王李淏,剛開始如同孫子,甚至把不到十歲的妹妹送來南京。
這也沒過多少年,李淏居然抖擻起來。
一是沒了外部壓力,朝鮮迎來十年的和平發展期。
二是朝鮮的改革很成功,國庫日漸充盈,軍隊也編練起來。歷史上,李淏的想法更牛逼,因為手裡有錢了,叫囂著擴軍十萬,想跟順治打上一仗。
此時雖然沒那麼離譜,但有兵有錢的李淏,多次譴使到南京,請求中國歸還保州領土。
保州在鴨綠江以南,即丹東的河對岸。
當初朝鮮為了防止滿清南下,同意暫借給大同軍駐防,但趙瀚怎麼可能會吐出來?多年之後,中國已經派遣官吏,直接在保州設立保縣,治下的朝鮮百姓就有好幾萬。
眼見保州越來越富庶,李淏橫豎是忍不住,年年譴使請求歸還,偶爾還擄走朝鮮邊民,就差沒有直接動兵了。
這些異常舉動,早已引起南京的注意。
趙瀚兩年前派出細作打探,輕輕鬆鬆就獲得信息,實在是朝鮮玩得太大。
漢陽(爾)的御營廳衛軍,從一個衛擴編為三個衛,兵力已經達到21ooo人。王庭禁軍,從6oo人擴編為15oo人,其中有一半是騎兵部隊。另外,還編火器營,火銃、火炮兵總數為18oo人。
這些只是在朝鮮的都部隊,而地方部隊也在增加,李淏到底想做什麼?
從去年開始,趙瀚就被迫做出調整,把駐守保州的大同軍增加到1ooo人。同時,在原有的城牆上,四角加築棱堡結構,隨時防備朝鮮國王腦子抽風。
打是不可能打的,中國不會主動進攻。
就朝鮮那巴掌大的地方,還被滿清和日本輪番蹂躪幾十年,人口銳減,民生凋敝。即便成功改革,能攢下幾個錢?如此瘋狂擴軍,很難長久維持下去,要麼把財政拖垮,要麼軍隊待遇下降。
中國只要靜靜耗幾年,朝鮮的改革紅利,就得全部葬送在軍隊裡。
另外,主持改革的金堉,這位「朝鮮張居正」已經75歲了。雖然在朝鮮成功搞出「攤丁入畝」,但也讓中國貨幣在朝鮮普及,並且朝鮮士紳暗暗積蓄力量。一旦金堉亡故,朝鮮士紳就要反撲,改革成果必將付之東流。
慢慢拖時間唄,趙瀚已經熬死了黃台吉和多爾袞,熬死了最有能力的巴達維亞總督,熬死了緬甸的雄主他隆王。盤踞青海和西藏的固始汗,也快要被熬死了,區區一個金堉,當然更不在話下。
熬死敵方英雄,再做軍事打算,這是最省錢省事的。
他隆王如果還活著,趙瀚絕對不會出兵緬甸,因為困難度必然成倍增加。
固始汗活著,趙瀚也不會出兵青海和西藏。這老頭兒什麼時候死,趙瀚就什麼時候動手。
眾臣散去,趙瀚說道:「把各國使者依次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