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第3页)

第936章 932木薯和人口(第3页)

北方各省都增漲很快,但河北、遼寧等省一直在接收移民,那裡的人口並不屬於自然增漲。河北全省,人口已快25o萬(不含北平府),有不少江蘇農民主動北遷。

南方的土地,已經開始緊張,不過還在承受範圍內。

勛貴家獲得的賞田,也不用再買奴隸耕種。自有家裡人多地少的農戶,願意租種勛貴土地。

還有農戶生的兒子太多,小學畢業就離開農村,跑去城裡或鎮裡當學徒打工,為工廠主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而沿海地區,特別是閩粵浙桂四省,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海謀生。

出海有三種模式:

第一,做水手跑船,風險很大,工資較高。

第二,大商人或者海外地主,招募人手去海外拓荒,呂宋和椰城正在瘋狂開墾。開荒出來十畝耕地,組織者分得四畝,剩下六畝分給開荒百姓。同時,百姓還會佃耕組織者那四畝土地。

開荒很麻煩,組織者提供資金和武力保護,百姓則成群結隊砍樹、平地、種植。剛開始一兩年,都是集體耕作,可以提升開荒效率,把地耕熟以後再分田。

他們還總結出開荒規律,頭兩三年種甘蔗,然後再改種糧食,如此獲利最豐。這導致呂宋和椰城的甘蔗產量大增,榨糖業也快發展。

海外的大地主們,終究沒走歐洲殖民者的路子。

一來奴隸不好買,二來奴隸不好使。奴隸種植園的產出,遠遠不如使用漢人佃戶。

大地主們還自己籌錢建水塘和灌渠,普通農民和佃戶,每年灌溉時要給大地主繳納水租。

第三,以籍貫或宗族為單位,農民集資前往海外開拓,這種方式在台灣極為普遍,呂宋和椰城也有不少。往往一個村,全都來自同一個縣。又或者一個村,雖然原籍不同,但全都是客家人。

大概就是清朝開發台灣的模式。

歷史上,滿清雖然收復台灣,卻只開通一個港口,且不准帶家屬過去。

這種禁令就是一紙空文,閩粵兩省百姓瘋狂前往台灣。但海外開墾困難,家屬真的無法帶去,往往好幾個村子,居然看不到一個女人,全都是年輕氣盛的小伙子。

全是青壯小伙,又沒有家眷,周圍還都是同鄉,你猜會發生什麼事情?

另一個時空的台灣,在清朝年間起義不斷。而且非常扯淡,都是剛開始非常順利,把滿清駐軍打得抱頭鼠竄,然後起義軍內部分裂。漳州人、泉州人、廣東人、客家人互毆,最後被滿清派來的大軍給分化鎮壓。

嘉義縣這個名字,就是移民互毆的結果。天地會內部,因為籍貫仇怨打起來,當地百姓站在朝廷那邊,最終被朝廷嘉獎改名「嘉義」。

什麼地主,什麼官府,在沒有妻兒羈絆的移民青壯麵前,通通屬於渣渣!

但清朝派往台灣的官員,又往往不能轉變思想。任憑吏員如何勸諫,官員都按照大6那套,在台灣進行橫徵暴斂。一收苛捐雜稅就炸,收得狠了直接殺官造反!短則數年暴亂一次,長則二三十年來場大起義。

如今的大同朝,海外開拓很有那種味道。

同樣男多女少,同樣鄉里抱團。即便是大地主,也得對他們客客氣氣,無處發**力的年輕人很容易鬧事。

這兩年,出海開拓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海外總督們又是高興又是頭疼。關鍵在於給他們討老婆,只要有了妻兒,這些青壯就能安定。於是總督們向朝廷申請,截留一部分稅銀,向各地土酋購買年輕女子。

那些土著之間也會打仗,現在打得更凶了,就是搶女人賣給漢人總督。

特別是爪哇島,同時存在好幾個蘇丹。早就打出了狗腦子,一旦誰贏了,立即縱兵劫掠,除了搶財貨就是搶女人,把女人運到椰城便能換來財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