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瀚對證券交易也是一知半解,能說出這些已屬不易。更多規則,得在實際運行中增補,要相信大眾的智慧,他們自己就會去補齊或鑽空子,然後倒逼朝廷進行更改。
沒等大臣們回國味來,趙瀚隨即又說:「大同銀行要進行拆解,拆為央行和商行。官票、軍票、銀元、銅錢,皆由央行來發行管理,商行和民間錢莊也由央行管理……」
「對民間的票號、錢莊進行整頓,今後全部改名為銀行。民間的私辦銀行,須向央行繳納準備金。銀行庫存的現金,須按比例交給央行保管,這筆錢叫做準備金。民間銀行遇到擠兌,如果資金不足,可申請用準備金支付。一旦有銀行動用準備金,事後須得嚴查,經營困難者吊銷銀行執照。」
「準備金的比例,隨時可以調整,但絕對不能低於2o%。防止民間銀行吸納存款太多,全拿去貸給商社,遇到擠兌卻沒錢給百姓!」
「陛下聖明!」費純立即高呼。
準備金的建議,是他的親信提出的。
民間錢莊用利息來吸納存款,從正德、嘉靖年間就開始了,這是源於商品經濟的快發展。
大同朝建立之後,工商業迅繁榮,百姓的積蓄也變多。如此就有了銀行業的繁榮,企業主需要銀子擴大投資,老百姓想要存錢吃利息,雙方一拍即合。
錢莊、票號的數量迅增多,朝廷已經整頓過了,但跟不上這幾年的發展腳步。
私人錢莊和票號,為了牟利玩得很野。
前幾年整頓海關,就有不少海商捲入案中,交不起巨額的罰款而倒閉。而借給他們錢的錢莊和票號,由於大量貸款無法收回,消息走路之後,不止一家錢莊遭遇擠兌。於是,錢莊跟著倒閉,老百姓的存款拿不回來。
另外,大同銀行權力太大,能插手的範圍太廣,也鬧出許多亂象。
借著證券交易所建立的機會,正好把大同銀行拆分,釐清央行和商行的權責,順便整頓非常不規範的民間錢莊。
銀監會和證監會,也要跟著設立。
御前會議結束之後,許多大臣都還沒搞明白,紛紛向費純、吳應箕等專業人士打聽情況。
兩個月過去,各種細則制定出來。比如百姓儲蓄存款,35%要拿出來做準備金,上交給央行進行保管。而企業存款,只需拿出2o%的準備金即可。
政令發出,全國各地,雞飛狗跳。
過2o%的錢莊和票號,根本拿不出足夠的準備金。他們吸納的存款,轉眼就貸出去了,這是因為需要用錢的企業太多。
對於此類錢莊,限期三個月整頓。如果能拿出準備金,就改名為銀行頒發執照。如果拿不出準備金,那麼抱歉,今後別再做銀行業務了。
銀行從業者怨聲載道,都說是朝廷在搜刮民財。
但面對強勢政府,他們也只能發發牢騷,完全沒有半點敢反抗的膽子。
經此整頓,大同中國的銀行業走入正軌,錢莊和票號也成為過去式。
而在這年冬天,三大交易所正式開張。
先感到高興的,是棉紡業工廠主。他們終於不受制於棉花供應商了,以前被各種隨意提價,今後能夠在交易所里買棉花。雖然還是受制於人,但暗箱操作的空間更小,大部分都可以擺在檯面上。
江西那些瓷器供應商,本來已經在搞瓷票期貨,如今卻被要求只能在交易所進行。
更高興的是中小型海商,貨源情況更加清晰明白,跑去交易所一看就知道。大海商想要壟斷貨源,得拿真金白銀硬砸,不能再雲裡霧裡暗中搞事兒。
大家都對這玩意兒半知半解,交易所還沒開張,就有許多人來打聽消息。
還有不少企業,詢問上市發股的規則,他們也想發行股票獲得資金。
就連川陝地區的商賈,都跑到沿海探聽情況。這些地區的經濟,沒有沿海省份活躍,不少老財主,都把銀子藏地窖里,現在卻想參與證券交易,因為他們聽說這個能夠錢生錢。
三大交易所開張的當天,股票、期貨種類不多,投資者卻把交易所給擠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