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朕就是亡国之君 > 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1页)

第1063章 1059聖人無情(第1页)

遼澤一詞,隨朝代變更而改變。

唐末到宋末,遼澤指瀋陽以南的平原沼澤地,偶爾也指西遼河的沼澤濕地。

西遼河平原在遼國的時候,由於開墾過度,沼澤直接變成荒漠。

於是到了明代,遼澤專指下遼河平原沼澤帶。從長遠來看,那裡的沼澤不但沒縮小,反而隨著泥沙淤積、河水漫溢而不斷擴大。清末闖關東的百姓,大力開墾沼澤地,這才讓遼澤快縮小,而真正徹底整治還是在中國。

因為治理遼澤的根本,是系統性的治理河道!

此時此刻,遼河總督就在瀋陽,而且已經拿出通盤計劃,恢復長廣道只是工程第一步。

遼河邊。

遼河治理總督田調元,指著被手下展開的河道地圖說:「殿下,微臣用了六個月,走訪調查遼澤周邊水域。遼澤不斷擴大的根源,是上游草原變成了荒漠,遼水就跟黃河一樣,帶著大量泥沙沖積下游。河床不斷抬高,河道變換不休,動輒就要泛濫成災。」

「第一,在上游劃定禁墾禁牧區,不准蒙古人放牧,也不准漢人開墾,防止沙漠繼續變大。」

「第二,現有的河道水網,是明代形成的,極不穩定,且容易泛濫。其中,渾河與太子河攜帶的泥沙較少,可以保留其固有河道,仍舊匯流三汊河入海。遼河主幹必須西遷,根據地勢走向,在沙嶺驛西側山谷挖河引流,那裡本來就有條來自西興堡的河流。把遼河主幹引過去,兩河相會,一起流經盤山(盤錦)入海。」

「第三,東西兩條遼河,河道固定之後,沿河全部增築河堤。」

趙匡桓說:「大工程啊。」

田調元道:「所以開國之初,一直都沒有治遼,至少要動用民夫十萬,當時缺乏足夠的人手。如今涉及的三縣之地,總人口已將近四十萬,抽調十萬百姓治河是可行的。朝廷已經下旨,參與治河的百姓,全家賦稅皆可減半。一家若出兩個以上的男丁,家中當年賦稅可以全免。」

說穿了,不給工錢,只是減免田賦。

畢竟把遼河治理好了,當地百姓也會受益,百姓是願意辛苦一兩年的。

趙匡桓說:「若能根治遼澤痼疾,則東北可安。百年之後,僅這三縣之地,便能繁衍漢人百萬,東北哪個部落還敢造反?」

田調元說:「不僅如此,遼河主幹西移之後,東邊的泥沙就沒那麼多,河水長期沖刷泥沙入海,三汊河的水位會更深。只需二三十年的沖刷,三汊河口就能建海港。到時候,草原的貨物,也可直接裝船運到海邊。」

遼河草原的貨物,能直接裝船入海,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那裡的蒙古人造反,南方軍隊可渡海到三汊河口,然後坐內河船隻去草原平叛!

趙匡桓看著地圖,若有所思。

他又抬頭環顧四周,遠處是大片沼澤地,在不遠的將來,那裡似乎都變成了良田。

「河工水利,國之大事也。」趙匡桓感慨道。

田調元笑道:「還得國庫充裕,否則哪來的錢,在東北興修水利?有明一朝,二百餘年,除了興修長廣道之外,再無撥款治理遼河與遼澤。因為這裡偏遠,有長廣道連接交通即可,不需要耗費更多錢糧去治理。」

「確實,」趙匡桓點頭道,「明代若能撥款整治遼澤,恐怕韃子都沒那麼容易起事。唉,也不能這樣說,明末東北爛透了,治好遼澤恐怕也不能壓住韃子興起。」

回到遼國公府,趙匡桓把今天情況,全部講給龐春來聽。

龐春來依舊躺在院裡曬太陽,望著頭頂的樹冠說:「能根治遼澤是好事,可安定東北,還得靠吏治。吏治清明,則天下無事。吏治敗壞,則群盜蜂起。年輕的時候,我不懂事,覺得一切都很正常。我看不到遼東無數軍戶,日子過得連乞丐都不如。也看不清遼東無數士卒,只不過是世襲武官的奴僕。」

「這樣的軍隊,打不了仗的。這樣的百姓,反而去投奔韃子。大明就算把遼澤治好,多出來百萬漢人,也不過是一群軍奴而已,說不定他們自己就造反了。」

趙匡桓附和道:「老爺子說得是。」

龐春來說:「為君為官,都要往下看。不能只抬頭看天,妄圖揣摩天意。也不能俯視眾生,把天下人都當做芻狗。你得走下高台,站在平地上,融入芸芸眾生,看百姓黎民想要什麼。這個道理,是遼東失陷以後,我在逃難路上想明白的。」

趙匡桓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話人人都會講,真正做起來卻難,」龐春來敦敦教誨道,「你含著金鑰匙長大,即便再怎麼親民,也不可能體會民間疾苦。我跟你爹,卻是親身經歷、親眼目睹的。貪官污吏,士紳豪強,盤剝壓迫,百姓無立足之地。伱今後登基,若有不同的想法,不要急急燥燥去做,也不要急著推行政。相反,必須狠抓你爹的舊政,不要大赦天下,而是大殺貪官豪強,表明自己的態度,否則地方上必定一塌糊塗!」

「為何?」趙匡桓問。

龐春來冷笑:「多少人盼著你爹快死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