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国家基本都在与明朝交手、接触中开始向着热武器展,尤其是帖木儿国的沙哈鲁和日本的足利义嗣、朝鲜的……
“对了,我之前听闻朝鲜的李芳远病重,眼下情况如何?”
朱高煦想起了前些日子朝鲜上奏李芳远病重,准备让位给其子李裪的事情。
“回陛下,朝鲜来使汇报,李芳远在上个月病重去世,其子李裪暂摄国政,请陛下恩准其承袭王位。”
宋礼毕恭毕敬回答,朱高煦则是点了点头。
“这个李芳远倒也不傻,居然会从朝廷这边挖医生过去,反倒是让他多活了几年。”
李芳远原本该在洪熙五年病逝,但这厮很鸡贼的从辽东重金聘请了几个医生前往朝鲜为他治病。
虽说这群人帮助他多活了三年,但最终他还是倒在了五十九岁的年纪。
至于他的儿子李裪,便是后世棒子为之骄傲的世宗大王。
朝鲜半岛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贵族长期使用中原的汉字,但民间普遍不通汉文,因此官府常使用借助汉字拼写朝鲜语的吏读文体,但对于本来就不识汉字的百姓来说还是难以理解。
为了让朝鲜能有自己的文字,他还派官员先后十三次前来大明的辽东,向明朝学者黄瓒请求音韵学的问题,经过多年从中原不断的照抄修改,最后弄出了一本《训民正音》,也就是后世的朝鲜谚文。
不过历史上他能这么做,是因为当时中原的皇帝是朱瞻基和朱祁镇,而今中原的皇帝却是自己。
以当下大明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李裪如果还敢创造自己的文字,那即便朱高煦不开口,朝鲜的两班也会把他喷的狗血淋头。
“朝鲜的李裪,我上次听说这人对天朝不敬,暂时先搁置对他的册封吧。”
“是……”
朱高煦只是一句话,便搁置了李裪的正统性。
他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李裪看清楚自己的位置,别以为自己在北京就看不到他那些试图摆脱大明文化渗透的举动。
只要朱高煦愿意,他完全可以不用出兵就把李裪给玩死。
如此想着,朱高煦也颔道:“没事就退下吧。”
“臣告退……”宋礼起身作揖,缓缓退出了武英殿内。
在他离开后,朱高煦也侧头对亦失哈询问道:“东西南洋诸国的火器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调查过吗?”
“基本还是停留在火门枪和洪武铁炮的程度,另外他们的冶金不行,所以铸造出来的铁炮都有问题。”
亦失哈将西厂调查到的情况与朱高煦交代:“陛下,朝廷眼下人口已经破了万万之数,何不趁机将一些不臣之国夷灭?”
面对亦失哈的话,朱高煦瞥了他一眼;“这话是六军都督府的朱能他们让你来试探的对吧?”
“奴婢惭愧。”亦失哈直接承认了这举动来自六军都督府,朱高煦闻言也道:
“我很早之前就说过,吃下去容易,但消化不好吐出来的时候可就难看了。”
“他们想要军功我能理解,但也得考虑朝廷面对的局面。”
“告诉他们好好等着,这次北征结束后,十年内朝廷还会动第二场北方战争。”
朱高煦所说的第二场北方战争,自然就是西域方向的亦力把里了。
当下亦力把里的歪思汗还算一个有才干的人,但朱高煦记得没错的话,他顶多也就十年的寿命了,即便他没有战死沙场,以他的年纪也活不了多少年。
况且这次出征,朱高煦也并非想着一口气把整个西域都吃下,而是要将吐鲁番乃至南疆地区吃下。
整个南疆人口也不过就是二十几万,将他们迁徙内地,稍微迁徙十几万罪犯就能充实当地人口。
煤炭配合抽水机,汉人很容易就能在那里扎根生活。
至于北疆,那就得看看他那时的身体状况,以及大明的局势如何了。
如果他收复不了,那交给朱瞻壑收拾也是可以的,以大明的实力想要收复西域并不困难,只要铁路跟上就能轻松实控当地。
况且他除了西北,还有更重要、更难对付的三宣十慰需要对付。
相比较地广人稀的西北,高山林密的西南才是重头戏。
王瑄、沐春、王魁、傅让都已经老了,所以他必须抓紧机会对付西南才行。
陇川铁路,就是大明对中南半岛改土归流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