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六世纪以前,世界的中心毫无疑问在中原,哪怕到了十六、十七乃至十八世纪,世界也是以东亚和欧洲作为两极。
直到进入十九世纪,欧洲才渐渐成为了世界中心,最终通过鸦片战争奠定了其世界中心的彻底性。
中原保持了上千年的海洋贸易顺差被打破,宗藩体系也被慢慢破坏殆尽。
这样的事情,只存在朱高煦一个人的脑中就足够。
“鲁迷都能知道朝廷,那更西方的国家肯定都会知道。”
朱高煦依照常理来判断道:“他们很有可能会知道昆仑宣慰司的事情,甚至可能知道了北洲和东洲的事情。”
“张纯、蒋贵得好好准备,另外昆仑宣慰司也得做好准备。”
“小西洋贸易可不是其它国家能随意加入进来的贸易体系,只有成为朝廷的藩臣,才能获得在这片海域航行的资格。”
给出指令后,朱高煦便低头处理起了手中的奏疏。
与此同时,偏殿门口的班值太监也唱礼道:“陛下,徐学士求见。”
“宣!”朱高煦回应一声,不过几个呼吸便见到徐硕带着两名官员走入偏殿内,他们手中各自拿着一托盘的奏疏。
虽然看上去吓人,但由于已经被处理过,所以朱高煦批阅起来也十分迅捷。
“陛下,这是吏科今年的评级奏疏,另外这是吏部根据吏科评级而上呈的奏疏,需要您亲阅批复。”
徐硕毕恭毕敬的作揖行礼,随后将两本奏疏率先呈给了朱高煦。
亦失哈接过后放在了桌上,朱高煦打开吏科的评级奏疏。
地方官员的功绩考核是由吏科评级,吏部拔擢或降职为流程,能被吏科写在奏疏上呈上来的,基本都是正七品以上官员的姓名,并且只有甲等和丁等会出现在这上面。
甲等代表可以拔擢,丁等则是降职或辞退。
朱高煦将奏疏打开后,上面以品级、功绩来排列。
今年得到甲等拔擢的官员大概一百余名,但被评为丁等,等待降职或辞退的官员却多达五百余人。
六百多个人背后写着他们的成绩和过去三年详细的功绩,翻看起来还是比较浪费时间的。
朱高煦摆了摆手,没说话,但亦失哈却明了的点头,随后示意徐硕他们先出去理政。
从送走足利义嗣到看完吏科的奏疏,他整整花费了两个时辰,这还是他翻阅度比较快的结果。
换做旁人,这一本奏疏起码就得看整整一天,或者两本奏疏对照来决定是否朱批同意。
朱高煦不用这么麻烦,因为他记忆力很好,宛若传说中的记忆照相机一般。
放下吏科的奏疏,朱高煦开始拿起吏部的奏疏翻阅。
此时已经是黄昏,亦失哈上前作揖道:“陛下,先用晚膳,然后回乾清宫休息再处理吧。”
朱高煦摇摇头,仔细看着吏部的奏疏,一边看一边交代道:“这件事情不能拖,得早早落实。”
“你让人随便做点送来,我在这里吃就行,另外给大学士们也送去一些。”
“是……”亦失哈无奈应下,朱高煦也拿起朱笔,仔细的在黄昏下翻看奏疏。
不多时,天色黑了下来,但烛光却让他可以好好处理奏疏。
在文册中,他现了许多熟悉的名字,例如江淮、6愈、张渤海,还有于谦、邝埜、王直、石璞等历史上的名人。
以朱高煦的经历,他已经不会单纯的相信史书上的功过是非的,他可以采纳,但不会偏信。
现在的他只看能力和功绩,而这些人无疑再次证明了他们的能力。
对于他们,朱高煦没有太多犹豫便选择了朱批同意拔擢,剩下的一些人他则是挑灯直至夜半子时(23点)才朱笔批阅结束。
由于他不离开,殿阁的徐硕他们也不敢离开,所以一直等到他批阅奏疏结束并走出武英殿后,徐硕他们才各自松懈下来。
宫门已经关闭,他们只能在武英殿凑合一晚了。
翌日,沈国公王义难得穿上了武官的常服,与陈昶拿着两本奏疏前往了武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