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深吸一口氣,甩開腦子裡那些亂七八糟的念頭繼續商量怎麼防備張士誠,「從隆平府到應天府有三條路,北邊走常州,南邊走長興,水路走江陰,在張士誠騰出手來之前,咱們必須把這三個地方全部拿下。」
他們知道這三個地方要打,張士誠那邊自然知道這三個地方要防,不趁著現在張士誠在嘉興那邊和楊完者幹仗的時間把這邊打下來,等張士誠能調動更多兵馬回防他們就打不下來了。
老張手裡不說百萬大軍,四五十萬總是有的,當年脫脫召集起來攻打高郵的百萬大軍大部分都便宜了他,他現在又占了江南富庶之地,完全不用擔心養不起軍隊,手裡的兵馬只能比攻下隆平府時更多。
他們只能劍走偏鋒。
朱元璋對麾下將領很有信心,但是他們手裡沒有那麼多兵,必須精打細算才行。
議事廳里的燭火一直燃到半夜,第二天一早,馮國用便帶了三千兵馬離開應天府。
趙均用沒有求助,他們不能擅自前往,不然會被對方以為是找茬的,只能先造個出面的機會。
淮安城糧草充足,朝廷的兵馬向來喜歡龜縮在城裡,鮮少出城主動出擊,但是也沒誰規定官兵不能出城。
只要主將有剿匪之心,別管反賊山匪還是平民百姓,在他們的大刀之下都一視同仁。
如今占據淮西的義軍不只趙均用,還有其他幾路兵馬,官兵也分散在好幾座城池裡,馮國用是個謀略比武力更厲害的將領,對他而言搞死趙均用根本不用親自出手,借刀殺人才最妙。
他想帶兵打仗很久了,但是朱大帥總把他當謀士用,他只能看著別的將領嘩啦啦出去再嘩啦啦回來,難得這次讓他來領兵,他可得打出個模樣來。
馮國用悄悄離開應天府,徐達、湯和等人也沒閒著,周邊州縣還沒打下來完,他們還得再加把勁。
外面的征戰和小孩子們沒有關係,他們還不到上戰場的年紀,每天最大的煩惱就是先生留的作業太多寫不完。
和他們一起長吁短嘆的還有藍玉。
藍玉在大後方看了那麼久的孩子,終於知道什麼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如果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不會擅自行動。
軍中兵馬調動頻繁,連年紀沒他大的朱文英都能出陣,他卻只能留在大後方等大帥發話。
他感覺大帥已經把他給忘了。
姐夫說他閒下來就去大帥那兒說情,可他沒說他什麼時候才能閒下來,他要等到猴年馬月才能等到解脫啊?
沐青滿頭大汗的結束今天的「體育課」,和小夥伴們散開後癱在地上不想動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