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異口同聲,「他給咱就要!」
沒有人嫌棄自家糧食多!沒有人!
他們不是張士誠,沒有那麼大的地盤那麼多的良田,所有的糧食都得算著吃,別人上趕著來送糧他們斷沒有把人趕出去的道理。
張士德是個不可多得的猛將怎麼了,他們比張士德還猛。
將領們七嘴八舌的討論,說來說起就一個意思,要是張士誠換回弟弟就不再給他們送糧,他們就想辦法再把張士德抓過來,啥時候缺糧了啥時候抓,反正張士德打不過他們。
朱元璋笑罵道,「你們缺不缺德?」
「缺啊,這不正好把張士德抓來漲漲『德』。」一群人點頭點的利索,為了糧食連臉都不要了。
朱大帥:……
這臉皮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朱元璋嫌棄的擺擺手,懶得和他們說那麼多,回歸正題繼續說,「張士誠在信上說了只要把張士德放回去他年年往應天府送糧送錢,但是咱覺得那傢伙不太坦誠,十有八九隻會送這一次錢糧,二十萬石太少,咱準備多要點。」
他已經算過了,以隆平府和周邊地區這兩年的收成來算,給張士誠留夠養兵的錢糧,他估計還能留下六十萬石的糧食。
他也不多要,五十萬石怎麼樣?
既讓老張換回了他的好弟弟,又給他留了十萬石糧食應急,天底下再沒有比他更貼心的了。
議事廳里的其他人:額……
就是說,誰也別嫌誰臉皮厚,上樑不正下樑歪,他們缺德也是有原因的。
李善長想了想,感覺這個獅子大開口開的有點太大了,「要不降一點,三十萬石如何?」
三十萬石,不至於讓張士誠肉疼到不要弟弟,也不至於讓那邊覺得他們這邊答應的太輕鬆。
真要直接要五十萬石,張士誠放棄張士德的可能性更大。
朱元璋覺得不太夠,「四十萬?」
李善長湊過去低聲道,「大帥別忘了,張士誠過些日子可能要投降朝廷,他若是投降朝廷,咱們這邊可就不安穩了。」
張士誠投降朝廷得有個理由,平白無故的他也不會想不開去投降。
南邊起義軍多,朝廷分身乏術,不止一次派人過來招降,張士誠那裡也不例外。
但是老張不給朝廷面子,招降的使臣來一個他殺一個,來兩個他殺一雙,弄得現在朝廷都不敢往那邊派人了。
張士誠投降朝廷只有一個可能,那就是他自己主動向朝廷求和。
發生什麼事情能讓張士誠放棄和朝廷作對轉而投降朝廷?
李善長琢磨了一下,只想出了一種可能,那就是周邊出來了一個比朝廷更讓他恨之入骨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