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应该参与的时光。
十五六岁的年纪里,有几个能说,没有遇到让自己悸动的人。
有可能是他身着白色衬衫,一颗纽扣未系,不经意间冲着你笑,阳光正好;
有可能是他趁着你在屋檐下,思索是和雨滴赛跑,还是等雨停时,递给你的一把伞,眉眼弯弯,满脸通红。
也有可能,就是看着他,看着她,心生欢喜。
事情的起因都很普通,尽力在心里描写得生动形象满是人生经历,事后看来也不过是戏精上身而已。
幼稚如婴孩学步般的情愫,情爱的萌芽,终究难以结成甜美的果实。
初识年少口无机,自以笑言作真意。
对于李乐这种经历过如何珍重对待,都像是一场拙劣的挥霍的陈年老狗,现在看到这些,倒像是生活的调色。
原本还担心自家愈俊俏的儿子,会陷入招蜂引蝶而拎不清的曾敏,在聊了几句后,惊讶又欣慰于李乐的认知。
于是,收藏这些传递情愫的小纸片,成了曾敏的一个小爱好。
从来不打开,说是要留到以后,李乐自己去看。
看到曾敏合上抽屉,李乐问道:“曾老师,老李同志也给你写过?”
“写过啊,还有诗呢。”曾敏想了想,“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
“不错啊,有这才情呢。”
“哈哈哈。”曾敏笑的有些肆意,“这诗有前缀的。”
“前缀?”
“嗯。伟大领袖教导我们说,哈哈哈。”
“谁嘴这么快?”
“废话,就这一亩三分地。行了,吃饭去。”
曾敏抄起桌上的铝饭盒,塞到李乐手里。
学校有个风能进,雨能进,学生不能进的教工食堂。
学生好奇里面吃的什么山珍海味,于是各种谣言满天飞。
从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到板鸭,筒子鸡,满汉全席里的1o8道,食堂里都出现过。
其实也就是大锅菜加几个小炒。学校这两年收了不少议价费,倒是改善许多。
“回办公室吃还是在这解决?”曾敏一手端着饭盒,一手端着馒头。
李乐接过饭盒看了眼,木须肉辣子鸡,“就在这儿吧,吃完我直接回教室。”
“你爸上午来电话,晚上老家来人。”
“谁来的?”李乐咬了口馒头,嘟囔着,
“你大伯和大泉哥。”
“我又得睡沙。”李乐抱怨道。
“赶紧吃。”曾敏用筷子敲敲饭盒,“哪那么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