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哈哈大笑。
而後又問起瑩姐兒的事情,「她如今還在宋家住著呢?」
折綰點頭,「她倒是想回去。上回還拉著我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還說這話雖然糙,但細細琢磨起來,還真自有幾分道理。」
太后高興道:「是個小大人呢。」
折綰:「誰說不是呢?只是父親這回也生了氣。宋家人見父親沒遞話來,便也沒送她們回。」
太后撇嘴,「英國公有什麼好生氣的?」
因對瑩姐兒的觀感極好,太后不免也對英國公生出七分不滿來,「他就是個掉在權眼裡的。之前我是不願意想這些,可我若是細細計較起來,當年他可沒少讓鶯姐兒傳話——光是這些,就能讓他喝一壺。」
折綰:「那我去接瑩姐兒回去?」
太后:「讓英國公去接!」
折綰笑起來,「好呀。」
太后拍拍她的手,「我一向講理,但我年輕的時候,性子卻很直,如今老了,雖然改了很多,但骨子裡還留著些呢,隨時能變成不講理的老太后。」
折綰悶聲笑,「那可太好了,講理的人都吃虧受罪,反而是那些不要臉面的活得痛快。」
太后就感慨,「誰說不是呢。就是鶯姐兒一事,也是我跟你婆母傷心,英國公怕是想都沒想起來幾次。」
折綰便發現了,太后不過於苛責自己後,就轉而探尋起英國公的不好。
她也不是故意這般想的。但她從前想的都是自己克女兒,是個不祥之人,有煞氣——想別人的不是便想得少。
結果如今英國公還要送瑩姐兒進宮,把小姑娘逼得有家不能回,就直接觸及到了她心裡的傷心和怒火,讓她情不自禁地就將矛頭對準了英國公。
她道:「鶯姐兒進宮那天就在哭。」
她對英國公和趙氏有虧欠,一直都是愧疚的,但愧疚了這麼多年,回過神來,自然也能發現他們的不是。
「怎麼就不能對鶯姐兒好一點呢?後來鶯姐兒進宮後,他也不聞不問的,只一味的享受她帶來的好處。」
宮裡面廝殺出來坐穩太后之位,讓皇帝聽之任之的人,哪裡是糊塗的,只是她不願意去想罷了。
她抹抹眼淚,「傳我的話,讓英國公親自去接,否則我也有法子對付他。」
這話不能折綰去傳,太后專門跟玉妃說的。
玉妃琢磨了一會兒,便把玉岫叫進宮,「姿態擺足了。」
如此過了兩天之後,英國公就接了懿旨,臉色慘白的叫上趙氏一塊去宋家接人。
宋玥娘嘚瑟得很,不用玉岫提醒也做足了姿態。
但宋老大人還是得體的,即便心裡得意,但也留了臉面,請了人喝茶。
小貼士: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