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崔澤芳如何怒火滔天,此事也已經不可挽回了,這四個嬤嬤挨了板子,可她又不能就此不去管那車芷蘭了,否則更是顯得自己心虛理虧,崔皇后忍著氣又派了兩人過去,這回可是細細交代清楚了,教導可以,但一定要以縣主之禮相待,絕不可有任何怠慢與無禮。
撐著又給安親王府送去了兩個嬤嬤後,皇后崔澤芳便一下子病倒了,聖上李盛連忙親自過來陪著,細語開解照顧,直到那崔皇后病好的差不多了,聖上與皇后之間的那點小芥蒂也算是化解殆盡。
那李紀聽說此事時,咧嘴笑了半天,那丫鬟茯苓正在給他伺候筆墨,見小爺難得如此高興,嘴角也不由跟著悄悄彎起,這李紀他笑的開懷也不僅僅是因為看到崔皇后吃癟,還是因為永興坊那邊終於有了動靜。
這一場熱鬧之極的狩獵,之後硬是被人足足議論了幾個月,有的人喜歡說卓王長子李紀的兇悍,有的人愛談論永嘉坊元娘所出的大風頭,還有些人最津津樂道的,卻是永興坊世子爺當場尿濕了褲子。
李綸自從狩獵一半被人抬回府里後,便一直躺在床上水米不進的,顧王妃心急如焚,那李綸卻是閉緊了嘴巴什麼都不肯說,待到顧王妃找人打探清楚了狩獵那日的情形,頓時又氣又怕,心裡好似油煎一般,她先顧不得別的,連忙請了御醫來給李綸診病,御醫看了後說世子身子並無大礙,只是受了驚嚇淤積在心而已,便給開了疏散安神的方子。
那顧王妃又哭又罵又打又求的,就差沒有給兒子跪下了,那李綸才肯張口喝藥,幾服藥吃下去了以後,別的都還好,卻突然發了便溺的毛病,這邊藥汁子才剛喝進去,那邊已經瀝瀝啦啦的尿出來了。顧王妃嚇的魂飛魄散,忙又要去請御醫,李綸卻抵死不肯,威脅說顧王妃膽敢叫了御醫進來,他就即刻一頭撞死。
顧王妃無法,只能日夜陪護在兒子身邊,待到她冷靜下來,細細思量,便知道李綸這是心病,兒子從下就心高氣傲,在李紀回來之前,既有自己庇護,又有聖意眷顧,過的可謂一帆風順、志得意滿,現在卻連連受辱,若是自己硬勸他,一定毫無用處,甚至適得其反。
想通了這個,顧王妃便不再勸說,只日日坐在兒子床頭垂淚,她本就生的極為楚楚動人,這幾天不分晝夜的照看李綸,更是瘦的連風都吹的倒,那李綸見了果然心中不忍,這一日將自己蒙在被子裡嚎啕大哭了一通後,又昏睡了一整天,醒來,這便溺的毛病竟然就自行好了,也開始好好吃飯起居,沒幾日,便可以下床走動了。
可還沒等顧王妃一顆心落在地上,那李綸卻突然鄭重其事的與她商量,要主動上表皇伯父,將世子之位讓還於李紀,顧王妃看著他決絕的神情,不敢當面反駁,心中卻是叫苦連天,主動把世子之位讓還於李紀這招,只能在確保聖上不會同意的情況下,她才敢用,否則聖上一旦准了,難道還要她親自把那疤臉迎回永興坊嗎?
若說李紀剛回來時,顧王妃還心存僥倖與輕視,時至今日,那李紀在她心中已經仿若活閻王一般,讓他與自己兒子同住一府,還不如直接一刀先捅了她。顧王妃腦袋裡嗡嗡作響,只疼的要炸裂了一般,直到此時此刻,她心中突然才有了一絲不明的悔意,當年若是沒下那般的狠心,今日他們三人也不知道會是何種的情形,她眼前突然浮起李紀少年時的模樣,和夫君李華一模一樣的眼睛,看著自己時,雖倨傲不馴,卻難掩深深的依賴之意,顧王妃撫了撫額頭,拼命冷靜了下來,她又柔聲安撫了李綸一番,便起身離去了。
到了第二日,永興坊內府管事顧阿福帶著幾人出門辦事,巡視了幾間鋪子後便打發其他人先回去了,他自己又於城內打了幾個圈後,才來到了西市邊上的聚賢坊的西角門上,不一會兒便有人接了他進去。
這顧阿福自然不知道,自己雖在滿城的里弄街巷裡轉悠了大半天,卻一直也沒甩掉後面跟著的一個人,那人直到他進了聚賢坊里,才返身悄悄離去了。
「聚賢坊」,李紀一得了消息,便在紙上提筆寫下了這三個字,而後在這三個字後面又添了三個字,卻是一個人名,盧彥孝。
☆、第73章卷序
延和十七年三月,太子大婚,其時春耕已畢,正是春暖花開、欣欣向榮的好時候,聖上已於大婚前賜了緊鄰東市的平康坊內一座三進院子為車縣主的宅邸,那車縣主便從安親王府中搬出,住到了這平康坊里待嫁發嫁。
太子妃車芷蘭雖為孤女,但在當朝皇后崔澤芳精心操辦之下,這納彩、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的六禮皆是辦的沒差一分一毫。連全堂六十四抬的嫁妝,也皆是由崔皇后在背後親自過問,由那戶部直接派人負責採辦的,因著時間太倉促,崔皇后還開了金口,請城內各勛貴宗親府邸都獻出了一兩件為自己家女兒提早置辦的好東西,由皇室原價購買了來,如此這般,這嫁妝自然是里子面子都辦的妥妥噹噹的,絲毫不輸於城內任何一個貴女,一直到了太子迎親,倒已經把崔皇后累的瘦了一圈,讓聖上李盛心疼不已。
迎親這一日,待到太子妃所乘鳳轎到了皇城之前。太子李濟民上前親自揭簾,引著車縣主車芷蘭出來,兩人上了東宮的大輅車,前後由侍從組成儀仗隊伍,舉著十八頂傘蓋浩浩蕩蕩一直到了東宮門外,李濟民車芷蘭兩人由宮人扶著下了輅車又改乘了輿轎,一直抬進東宮內殿門外東面,兩人落轎後,太子李濟民牽起太子妃車芷蘭的手,兩人緩緩走進內殿中宮。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