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战落下帷幕之后,德意志帝国在混乱的局面中蜕变,见势不妙的英法立刻组织干涉军试图扼杀那啥,然而却没能成功,只得悻悻撤军。
且不考虑主场作战的德国人占有先天优势,只看英法两军就知道这场干涉战争必败无疑——血腥的欧洲刚结束,士兵们的厌战情绪那么高,谁乐意接着去送死啊?
几年后,列强们齐聚华盛顿,商讨有关海军军备的限制,同时考虑重新对待亚洲秩序的态度。
实际上欧战结束后各大列强之间的竞争同样激烈,美国人扬言要打造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力量,计划在五年之内,建造137艘大小军舰;英国人也不甘示弱,表示哪怕花光最后一便士,也必须要保证海军处在世界第一。
不过美国人冠冕堂皇地表示,为了世界和平,必须要对各国的海军力量进行明确规定,言下之意就要限制某些国家的海军展了。
这个矛头指向的自然是大明。
大约二十年的展已经让大明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国家,即使她在许多方面都才刚起步,然而巨大的体量和庞大的人口总数让老牌列强们不得不慎重对待。
尤其是美国。
追溯历史的话,在十九世纪末,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结束之后,后者被迫把菲律宾低价卖给了前者。
也许当时的大明无力干涉二者的交易,可欧战结束的时候却不一样了。
菲律宾这块地方岂能被美国人占着?那几乎相当于堵在家门口了啊。
明美之间有关菲律宾的问题展开了前后持续十几年的许多次谈判,但是决心染指亚洲的美国人拒不让步。
如此一直拖拉到了华盛顿海军会议时,双方才打算确定这个问题,因而大明是以欧战中立国的特殊身份参与会议的。
条约草案中拟订了美英中法意五国的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美5。25:英5。25:中3。75:法1。75:意1。75。
也是说英美可以拥有52。5万吨的主力舰总吨位,法意则为17。5万吨。
法国与意大利倒是无所谓,法国的重点是6地,而意大利则只需要维持地中海舰队即可。
但英国与大明却对这个离谱的草案非常不满,参与商定的大明外交官差点当场掀桌子走人。
在被劝和以后,激烈的斡旋才真正开始。
大明海军给出的底线是45万吨,因此外交官在华盛顿会议上先刻意要求分配到与英美相同的52。5万吨,这个要求自然无人同意。
美国方面表示大明最多分配37。5万吨,大明外务官员则“略微松口”,称可以下降到5o万吨,并一度咬死不松口,双方不欢而散。
美国要同时顾及太平洋和大西洋,倘若按照对半分来算,太平洋舰队可能只有25-3o万吨总吨位的主力舰,因而绝不同意大明能在吨位分配上占太多便宜。
而英国方面则窥到了机会,再次试图扮演一个搅屎棍的角色,其提议——既然大明方面不松口,那干脆英美两国的吨位都由52。5万吨增加至6o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