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格格党 > 第129頁(第1页)

第129頁(第1页)

郭嘉忽然想起,前日在軍營外發現一叢被踩傷的蘭花,幽香清遠,色清、神清、韻也清,端秀雅潔,十分罕見,讓他第一眼就想到荀彧。

今天剛好有時間,他特意從隨身空間裡挑出一隻別致的長方形高腰陶瓷花盆,拿上工具,帶著典韋和五百部曲,去附近移花。

野生蘭花,就在山野間開落也很好,但郭嘉一想起它被踩傷的葉,就惋惜,想了想,還是決定把它移進花盆,帶給荀彧。

他是個有耐心的人,生怕傷著花根,沒讓粗手粗腳的部曲幫忙。獨自一點一點將土壤挖開,連土帶花撬起來,移進深盆中,用水澆透,等花盆裡的水滲下去,在土壤表面帶出一道道溝壑,郭嘉又添上一些土,將土壤填平,再將花盆擦拭乾淨,露出別致清雅的紋飾。

好花配好盆,不是一般的賞心悅目。

就連那些對花花草草不感興的糙漢子,也忍不住多看了幾眼。

移好的蘭花被抬回郭嘉的營帳,郭嘉料想軍營里沒有人會追問一株花的去向,等其他人都離開,他悄悄把花收進隨身空間,免去蘭花路上的顛簸之苦。

當天下午,曹操提前收兵回營。

郭嘉見主公一身喪服,滿面塵土,終於良心發現,獻計佯攻小沛。

由趙雲所部在小沛城下擊鼓,於上風口處點燃幾十堆柴草,製造大量煙霧,劉備敢出來迎戰,就亂箭伺候,劉備不敢出來,那就讓他在城牆上當一天煙燻老臘肉。

同時,曹操在半路上設下伏兵,專打陶謙的援軍。趙昂領軍隨時策應,劉備先出城就和趙雲一起奪取小沛,陶謙的援軍先趕來,就跟曹操一起打援軍。

曹仁負責堅守大營。

曹操依計行事,將陶謙派去救援劉備的曹豹、臧霸、孫觀三將殺得大敗而歸。還追到下邳城下,派出一隊大嗓門士兵高聲痛罵陶謙。

可憐陶謙今年六十多歲,自從開戰以來,日日夜夜擔驚受怕,今天又吃一場大敗仗,祖宗十八代被人罵得狗血淋頭。他出去散心,又在酒肆間聽到議論,百姓希望他自縛出城,向曹操請罪,不要再連累徐州人。

陶謙氣得半死,他一朝得罪曹操,連從前鼓勵農耕等功績也要被抹殺嗎?陶謙路過他主持修建的寺廟,在佛堂中聽了幾個時辰的比丘念經,字字句句,都是讓人逆來順受,懺悔惡孽,早登極樂淨土,他當晚回府就一病不起。

之後的兩三天,曹操天天去城下邀戰,陶謙和劉備一直閉門不出。到了第四天,一大早,徐州的使者來訪。

俗話說,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曹操做事沒那麼多講究,別說是陶謙的使者,就是陶謙家的耗子,他都想一棍子打死。

使者剛剛露面,連姓名都沒通報,曹操就一拍几案:「陶謙那老匹夫派來的使者?來人,推出去砍了。」

那使者五官端正,鬢如刀裁,唇若施脂,穿著玄色直裾,風姿出眾。被兩名士兵向後拖去,不慌不亂,面色一點兒也不變,放聲大笑,笑得很是爽朗。

這氣度,這笑聲,倒和郭嘉有幾分相似,曹操對這位使者心生好感,也好奇這人都要被砍頭了還笑,揮手讓士兵放開他,隨口問一句:「汝笑什麼?」

那使者不緊不慢,整了整衣冠,站得如青松一般峻拔,才說:「晚生不才,薄有微名,今日若死在曹營,正好給徐州軍民一個理由,同仇敵愾,保衛家鄉。只是閣下口口聲聲說要報仇雪恨,卻主動幫仇人鼓氣造勢,難道不可笑嗎?」

郭嘉的營帳,就在中軍帳旁邊,他起床晚,還在吃早飯,隱約聽到陳登的笑聲,快步趕來,正巧看見陳登整理衣冠,聽見他說出這一番話。

曹操冷著臉,沉吟不語。心想:這人誰呀?大言不慚,殺他一個,還能讓徐州軍民仇視我?

郭嘉向陳登眨一眨眼,笑盈盈作揖道:「許久不見,元龍越發豪氣吞雲。」

陳登:「別來無恙,吾觀奉孝,風采亦更甚往昔。」

曹操神情略松:「兩位先生是故交?」

郭嘉:「主公,這位是下邳陳登,字元龍,湖海豪士。元龍之才,勝嘉十倍。」夸一夸,給友人壓壓驚。

曹操一聽,竟是派人護送過曹嵩的恩公,一揖到地:「元龍高義,護送家翁,操感激不盡。方才多有冒犯,恕罪恕罪。」

下邳陳,徐州的世家望族之一,子弟眾多。沛相陳珪是太尉陳球的侄子,他和袁術是髮小,私交不錯,陳珪還有三個挺有名的弟弟,陳瑀曾任揚州刺使,陳璃任吳郡太守,陳琮任汝陰太守。

這個陳登,是陳珪的嫡長子,下邊還有四個弟弟。陳登在徐州興修水利,推廣種植稻穀,贍養老人,撫育孤兒,非常得人心,百姓很敬重他。殺他一個人,還真能影響徐州的局勢,別的不說,就下邳這塊地方,得不到陳家的支持,外來勢力很難站穩腳跟。

陳登不肯受禮,扶起曹操,不卑不亢地說:「護衛不利,曹使君不怪罪就好。」陶謙的部將幹得好事,差點殺了曹嵩合府上下,曹操見到徐州使者的反應,陳登可以理解。

陳登此番入曹營,是受陶謙之託,前來求和。陶謙願意割地賠錢,贈送糧草,並且公開向曹操道歉。

曹操一口回絕,正色說:「手足兄弟之仇,豈能拿來做交易?我定要陶謙老兒償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